牛津大学的名声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了,想要申请牛津肯定要付出相应努力,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些牛津大学申请经验,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借鉴一下!
牛津大学申请经验
我申请的是University College,而这个College真有够古老的,它不仅仅拥有者历史超悠久的古建筑,还有着资历超老的教授…
而老教授们,就“偏爱出难题”…Q1:单摆运动Q2:以什么角度让火箭着陆小行星能最高效避免碰撞?
简单回答了第一个单摆运动后,面对“小行星撞地球”我把所有能想到的东西都讲出来:动量守恒,地球自转公转,太阳系引力等等,在教授的慢慢引导下解答问题。
当你身临其中的时候,时间是呈光速飞走的。当我沉浸在小行星撞地球的轨迹中,面试时间就过去了10min,要知道正常面试也就30min左右啊,经历完一面觉得自己“凉凉”了。
虽然一面“难倒”我了,但秉持着不到最后绝不泄气的原则,1小时后St Hilda's College的二面,简单的积分题/力学题/简谐运动+浮力,面完自我感觉良好,又重新点燃了冲牛津有望的小火苗。
最终一院面试成绩为7分,二院是7.75分,当我天真的以为能被二院“相中”时,不曾想一院古老的“小行星”却砸中了我,大概是我对宇宙的探索渴望打动了招生官们吧。
梦想与现实不可兼得只能“曲线救国”
小时候,总会被闻这样的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
——我想当个宇航员👩🚀。
就这样一个充满着美好色彩的梦想,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年少的我确实是这样想的,但当深入了解宇航员的要求之后,发现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太高,是我企及不到的高度,便想办法将这个梦想“转移”了。
如果当不了宇航员,那我能不能为制造火箭出一份力?
记得当时看新闻,马斯克将SpaceX成功发射,还能让运载火箭 Falcon 9 还原路返回,进行重复利用,这让当时的我激动不已,开始寻找未来的目标。申请设计工程专业是否能让我离火箭更近一些?我开始翻阅IC设计工程专业的相关信息。
但是参加了两个夏令营之后,我“动摇”了。
第一次参加夏令营学习的项目是通过编程来控制遥控小车,不仅学习到了如何使用编程软件,使高电压变成低电压的这个过程,这让我的兴趣变成了现实,也令我非常有成就感。
而第二次的夏令营收获了营地导师们的称赞,他们“怂恿”着我,要不要挑战一下牛津?如果要申请牛津的话,就是电子电气专业,不如设计工程那样考验脑洞,但更贴合实际,也能将物理和数学更有效的结合起来。
以后能更好地为国家航空航天做贡献,何乐而不为呢?因此“争IC冲牛津”成了贯穿我整个申请季的主旋律。
我一直秉持的信念是:要为自己而活。
虽然我的目标清晰,但是我的主观能动性并没有非常强烈,简单概括就是——“懒”。
参加BPhO的时候,我也是抱着学习的心态,以提升自己为主。一开始在唯寻模拟考只有十几分,也没想着最后参赛能拿金奖。越临近竞赛,唯寻的各位导师就“抓”得越严格,我也是在DDL的催促下“逼死”拖延症,提升审题速度猛练做题技巧。
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不能因为所谓的“丰富履历”而去参加各种“无意义”的活动,竞赛的功利心也不要那么强,能拿奖固然是好事,但是没有获奖的话,你为竞赛所努力的过程都是一种收获呀。
另外,大家平时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否定自己,就算失败你也能总结失败的经验,离下一次成功更近一些呀。
除了学习,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更美好的事情等待发现,比如弹琴、画画,都是非常好的解压方式。小伙伴们也可以尝试寻找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让枯燥的学习时光不再那么单调。
弹琴使我内心安定
注意规划与部署
大家在确定申请方向之后,要注意规划与部署,每个时间点该做什么事情,都要心里有数,如果自控力没有那么强的话,也可以借助一下外部力量来监督。
就像我之前参加过的夏令营,在入营前规划师就跟我对选的专业进行了选题脑暴,督促我完成了文书初稿,在营地期间又对文书进行了多次润色修改。在15天哪我不仅仅获得了笔面试知识点的学习,还完整了收到了牛剑申请规划,“外部力量”的监督效率超高!
我的申请文书也提及了我在夏令营制作遥控小车的内容,由此展开我对工程专业的“狂热兴趣”。
牛津大学的申请还是很有难度呀,如果您想成功进入这些优质大学就一定要提前做好留学规划项目,因为一份优秀的留学规划能够让你省时省力,轻松应对好留学的每一步。唯寻推出的留学规划一定能够让你走好留学的每一步。
点击
牛津大学工程专业Alevel申请要求汇总 物理和数学可是申请关键哦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