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应该知道在美本申请中,课外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存在,那么同学们在申请时怎么写美本申请课外活动呢?下面来看看我们的大陆导师给大家带来什么好建议。
刚来公司的时候坐在大陆导师边上,四平八稳、不常说话是我对她留下的最初印象。但是随着慢慢熟悉,大陆导师带着东北大碴子味的普通话让我感到分外的亲切,而快递小哥边大喊着“王大陆!你的快递”,边送来的一箱箱小零食,又让大家快乐的咀嚼着大陆导师分发的零食的同时,把她和那个魔性的大嘴男明星联系了起来……
大陆导师的魅力就在于身上充满着“反差”,一开始的高冷、稳重,熟悉之后的亲和、热情以及幽默;工作时的严肃、勤恳,聊起天来又像所有东北人一样自带相声属性;看起来好像很佛系,实际上却是公认的“锦鲤”……
听说要写大陆导师的专访了,我们也都很期待,不知道“可盐可甜、可攻可守”的大陆导师,这次又会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
——来自不知名的隔壁同事
大陆导师生活照
文 / 大陆导师
申请教育专业并非偶然
“你为什么想要申请教育专业?”这是我申请南加大面试的时候遇到的一个问题。当时的我这样回答:在学习这条路上的我,虽然一直是别人眼中的“顺利”、“优秀”的典型,但实际上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也经历了非常多的挫折和迷茫,也做了很多的尝试,我希望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本身,可以影响到更多的年,让他们在学习和成长这条路上有一个抓手,不只是传递知识,还可以打开无数的门和窗,让他们看清每一条路上到底有怎样的梦幻风景,和怎样的残酷现实。
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对这个问题以及当时的回答特别记忆犹新,可能是因为当时我在东北老家28度的暖气房里,穿着厚实的正装外套,面对着没有真人互动的自动面试录像软件,生理和心理都迫切的想要结束这段尴尬;
但更多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说这段话的时候,我其实还没有完全想好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但在很多年后的今天,已经在教育行业奋斗多年的我回头再看,却觉得这是对我这些年感悟的最好描述。
大陆导师在洛杉矶的国际学校早期实习合影
大学本科我的专业选择被调剂,被迫选择了日语;没多久又出于兴趣辅修了法律;大三那年得到了交换的机会,于是这一年我又pick了日语学习的传媒专业模式……关于专业和职业这个问题,我曾经有过各种各样的想法和尝试,在这份工作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曾有过“过一段时间就换个行业试试”的打算。
但转眼,我已经在这个行业努力了5年,并且完全乐在其中,我发现我所有的经历以及之前做过的各种努力和尝试,都以各种形式在这份工作中得到了应用和发挥。尤其是当我经历了无数个“第一次”之后,我发现陪伴学员成长这件事情,它能够诞生的可能性,远超我的想象。
与第一个学员共同成长
我的第一个学员来的有些晚,开始接触她的时候已经正式进入了申请季的夏天。从她风尘仆仆的从加州的一个小镇回到上海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几乎整天整天的绑定在了一起。
一起准备夏校的课程,一起一稿又一稿的思考文书素材和立意,一起背诵SAT和托福的单词,一起上班下班,在地铁上复盘一整天的学习和八卦……第一次带学员,我还有些难以分辨“伙伴”和“导师”之间的身份区别,索性也就不去分辨,一心一意的陪着她学习,几乎就和自己做申请没有什么区别。
短暂而美好的一个月之后,学员回到美国参加夏校,紧接着就迎来了开学。
然而,由于学员是当地学校的第一个国际生,在申请上,学校的留学指导也是一头雾水,给出了很多并不符合国际生录取形势的申请建议和要求,比如还创新性的提出了“EA和ED等提前批有且只能申请一所,你不能因为成绩较好,就去过多的去占用他人的教育资源”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建议。
面对这样的局面,学员和学员家属显然也陷入了迷茫和怀疑之中,为了让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到申请的形势和合理的选校范围,我开始拼命调研各种录取数据,并且结合学员的特长、国际学校学校背景等综合因素,制定了更加符合现实的选校方案。
这套有着科学数据背书、明显考虑更加全面的方案显然帮助学员和学员家属理清了思路,也得到了他们的充分信任,在多次沟通之后,我们敲定了最终的方案。事实也证明,这个选择非常正确,最后,学员以并不是很出挑的标化和活动,在低于1%的转正概率下从WL中转正,获得了佐治亚理工的录取。
将自己的学员送进了母校
“把自己的学员送去自己的母校”——这应该是每一个规划导师入行时都期待过的场景,而我第一次经历这件事的时候,比我想象的更加惊喜和激动。这个学员非常优秀,的问题就在于兴趣过于广泛,牵扯了过多的精力,所以对于我来说,在规划中缩减杂乱的活动,帮助学员找到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方向就是重中之重。
好在,这个学员始终保持着非常清醒的头脑,也有一些自己的固执和坚持,希望在规划中的一举一动都不要那么功利,而是符合自己的兴趣和热爱。在社科和工科的取舍中,她最终选择了工科,并且更加专注的去准备她热爱的FRC机器人比赛。
我们一起钻研解读当年FRC的赛题,同时申请到了JHU的工程夏校,又根据每个学校的特色分别构思冲刺校的文书idea……在整个申请过程中,我能感受到到她对于工程专业的passion以及对USC的向往。
对于申请中的学员来说,早申放榜是一道槛,如果看着身边的同学都顺利拿到了ED的提前上岸,自己却没有着落,任谁都会遭受不小的心理压力。所以,我曾再三跟她确认,USC没有早申,是否要选择一个概率较高的ED校来提前结束申请,早日摆脱peer pressure和等待的焦虑。然而,她却坚定的告诉我,他愿意等到最后一刻,为了这个付出了三年去追求的目标,她觉得值得。
等待的过程非常煎熬,甚至有一段时间,我们接连收到来自本以为很稳的学校的拒信,这种焦虑和累积的打击是非常折磨人的。好在,上天不会辜负一直努力的人,USC的最终还是在3月末姗然而来,当一直期待的结果终于降临的时候,前面经历的所有煎熬和焦虑都会变成增加快乐的砝码,我觉得这种惊喜已经远远超过了“把学员送回母校”这件事情本身,而是感喟与一个学员的优秀、坚持和勇气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 大陆导师在给学员做培训
给第一个艺术生做留学规划
刚开始进入一个行业,总是会不断地遇到自己的知识盲区,我也很快就遇到了这种困境。就在我结束了一系列的培训,踌躇满志的打算用自己新学到的一身本领来大展身手的时候,我迎来了一个可可爱爱的学员。
这个学员有着强烈的表达欲,喜欢分享任何关于自己的细节,这让我们的前期沟通非常顺利,但第一次脑暴就让我傻了眼——她几乎无法坚持对任何事情的探究,除了画画,只有画画才能让她从早到晚的专注在一件事情上,就算偶尔疲惫,也可以心无杂念。
显然,这是一个艺术申请的好苗子,接下来的很多次不断沟通也让学员和学员家属越发坚定了走艺术申请的打算。那时的我对艺术申请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敲定要走这条路之后,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找合适的艺术机构来解决作品集的问题。
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每到周末,我就和学员还有她的妈妈三个人一起跑机构,大大小小的艺术机构我们都跑遍了,详细的了解和比对不同的艺术专业、院校、导师和机构服务等等细节,终于在国际体系1开学之前,正式敲定了作品集制作计划。
▲ 大陆导师正在为学员家属做咨询(左一)
后续的两年时间里,学员的技法和创意思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几乎每一次新的作品都会带给我们惊喜,对于艺术的追求也越来越确定。
在此期间,我们还一起筛选了喜欢的学校,并且去纽约参加了夏校,经过那个夏天,学员和目标大学之间的纽带已经非常牢固,曾经因为担心艺术申请的困难而制定的Plan B(社科申请),也不再有启动的必要。
不过,曾经做过的关于其他国际课程的探究,同样没有白费,而是转化为艺术创作的内核和动力,为文书和作品集的阐述锦上添花。最终,学员一举收获了包括SVA、Pratt、SAIC、Parsons、雪城在内的9枚,成功的获得了目标大学的青睐。
在我进入行业的第一年,我遇到了很多的“第一次”,对于我来说,有些是挑战,有些是新奇,有些是惊喜。而随着我遇到的case越来越多,我也清晰的意识到,即使是我已经轻车熟路的事情,对于每一个学员来说,也依然是宝贵的“第一次”。
每个学员都是独特的,就算是一样的路径、一样的背景、一样的录取结果,一路走来他们经历的,遇到的也都是不一样的。我仍旧愿意陪伴学员,以最纯粹的初心,全心的去探索每一个第一次,并且期待在这个过程中,撞见无数的可能。
同学们如果有申请美本的意愿最好还是要体现出自己的综合能力,因为美本与英国大学的对于申请者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美本更看重学员的发展能力。同学们也可以先预习一些AP课程提前了解清楚,这样在开学的时候学习也会更加得心应手。想了解更多申请信息吗?点击【预约试听】了解更多吧!
点击
不知道美本申请的活动怎么写?小刘导师的亲身经历一定能够给你带来启发
勇拒知名金融公司转投教育界 听Irene导师讲解如何美本申请规划之路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