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同于典型的“别人家的学员”,从前没有什么学习的动力,却能一路过关斩将,拿到4个A*;一度以为自己理解不了物理概念,却进入剑桥大学学习物理;有着教育情怀,指导着聪明绝顶的学员,却不拿自己当导师。喏,就是下面这位鬼才少年。
Shengyuan:剑桥大学自然科学物理
A-Level A*A*A*A*
怡和奖学金(全额四年)
加州伯克利暑期物理交换生(GPA4.0/4.0)
UBC力学工程实验室暑期研究实习生
唯寻牛剑物理工程组带队导师
教授科目:PAT,牛剑物理工程面试,BPhO、物理碗(Physics Bowl)
什么是怡和奖学金?
怡和(Jardines)奖学金是由总部设在香港的怡和集团颁发的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奖学金,于1982年设立,专门资助亚洲杰出青年前往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学习。这一奖学金含金量很高,包括了剑桥、牛津的所有学费,还有每年9900英镑的生活费,以及两张中国和英国的往返机票。除了严苛的选拔之外,申请人还需要填一张正规详细的奖学金申请表
怡和奖学金竞争激烈,在中国(包括大陆和香港)、越南、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只颁发给最优秀的学员。设立至今30余年来,所有的获奖者不超过200人,每年在全亚洲的获奖者不超过10人,中国大陆地区的获奖者更是凤毛麟角,我们今天的主角就是这凤毛麟角之一!
当年青涩的Shengyuan导师~
在很多人眼里,我是“大神”,但其实,我以前学习成绩也不算好,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都是不喜欢学习的。我是那种对不喜欢的东西没有一点动力去做的人,所以有很多年我的成绩都不怎么样。后来是上了国际学校以后,突然有一天发现学习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体制内走出来的“降维打击”
我开始接受国际教育不算早,国际学校早期和早期都是在体制内教育,到国际学校才开始国际课程的学习。很多人认为从体制内转国际国际学校和大学的学习会不适应,其实这没有太大的问题。相反,所做的题目一下子变简单了。对于理科学员来说,从体制内走到国际教育其实就是降维打击。因为体制内的学习内容更少更深,而英国教育更广更浅,但在体制内学习中运用的很多基本技巧和所训练出来的学习能力,在进入国际教育体系以后仍然很重要,会让学员们学得轻松一些,所以我从来没觉得在体制内的学习是什么不好的事。
拿我自己举例,在早期的时候,我在以前学校学习的三角函数基本公式已经用得很熟练了,这个时候再学习A-Level微积分,虽然以前从来没学过,但是我经常用到已经烂熟于心的三角函数运算技巧,A-Level微积分的学习和解题过程也就变得轻松多了。也就是说,体制内中学阶段扎实的数理基础是很重要的,也是国际课程给不了的,更不可能说以后上了大学再补回来。所以我觉得,在体制内的这几年可以“闷声大发财”,夯实数理基础,才能在这条路上跑的比谁都快。
A-level拿了4个A*,因为“简单”?
步入国际国际学校,也就开始了另一段征程。很多学员认为拿A*很难,A-Level拿4个A*难吗?在我看来,不难,而且太简单了!因为A-Level数理化每年的题型都大致一样,不大会变出什么花样来出题,而且所考察的知识点也都比较明确,所以,如果能掌握一种题型,那么遇到类似的题目也都能迎刃而解。只要多练习解题技巧,多看几份卷子和标准答案,就会觉得很多题目都是一样的,只是改了一下数字。
A-Level是不会要求学这门课的考生一定学过另一门课的,也就是说物理的教学内容不会默认学员已经学过A-Level数学知识。这就相当于物理题目中就基本不会有任何国内早期难度的数学计算和推导,那就只能出一些简单的计算和定性分析(题目出成这个样子也是没办法的)。所以,能拿到A-Level物理高分是不能真实反映一个人的物理水平的。而反过来说,学懂了物理却不一定知道A-Level中论述题的答题格式,因此会丢分或者踩不到得分点,所以还是要去大量的刷题来确保高分。二者结合,才能在大学的物理学习中如鱼得水。
“强迫症”让我选择了物理
一开始,我对物理是拒绝的。我申请的是工程专业,因为我比较喜欢理论。当时听说剑桥的工程专业比较偏理论,就想着一定要进剑桥。然而进去之后,我发现这种理论跟我想的不一样,有些做应用的人觉得很理论的东西,在我看来还是在乱搞。不是说谁的好谁的坏,只是各人需求不同。从工科的角度来说数字算的差不多就得了,凑合能用就行,解决实际问题是关键。但我不是这样的想法,可能是我有“强迫症”吧,搞出来一个不的近似解能让我浑身难受,为了让自己好受些,我没有跟自己过不去,转身学物理去了。
其实最初选专业的时候我是把物理排除掉的,因为我觉得那些物理概念很玄幻,无法理解。我猜测很多人国际学校的时候和我一样,对现代物理的大部分理解都来自于科普和科幻读物,知道了一些小说中很玄幻的概念,却不理解其中的具体理论,简单来说就是科幻小说《三体》看多了。当我看多了这些科普之后,我就不想学物理了,因为我觉得我理解不了小说中那些玄幻的物理概念。直到后来进了物理系,我才发现物理学和那些物理科普文中的描述是不一样的,那些用所谓的通俗语言表达出来的理论或者概念其实是有恰当的数学语言的,而这些数学语言非常直观好理解。在很多情况下我都觉得那些想要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达的文章对我来说适得其反,我还记得第一次读群论的时候前几页跟我讲什么多边形转来转去看得我头大,之后看到基本群的四条定义我一下就明白他要讲什么,定义多简单明了。
用“拼图法”学物理
在剑桥读物理的体验,我就是在房间里看讲义,看完讲义做题,看不懂或者做不出来的再去问。我自己学习的过程当中是不需要有人给我讲课的,在我看来没有什么话是不能在讲义或者书里写清楚,非要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说的。关于学习物理的过程,我能想象到的最恰当的比喻就是拼拼图:把每一块小的拼图找出来并且拼上去的过程肯定是有一点意思的,但是重复多了就会无聊,而大部分的趣味还是集中在整个拼图拼完的时候。而回头去看物理每一门国际课程的整体结构,就是这个拼图拼完的时候,并且每一次重新学一遍、重新看一遍都会有新的理解。其实很多其他国际课程也应该是一样的。虽然不能说是充满趣味吧,只是有点意思,但是总归比生活中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有趣多了。
我只是比学员多活了几年
想在物理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教学是我逃不过的一件事。从事教育也是想要进阶自己的教学技巧。从现在这个阶段开始积累教学经验,能让我以后在教更高级别的课程的时候有一些帮助。而适量的教学对自己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能让我对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新的或者更深的理解,同时也让我对一些很久之前就学过但是不常用到的知识保持一定的熟悉程度。
虽然学员们都称呼我为导师,但一直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导师来自处。对于很多学员,我是把他们当作和我同水平的人来看的,而我只是比他们多活了几年,所以多学了一点东西。我做的事情就是用这点多出来的人生经验,帮助他们进阶知识水平。对于那些很优秀的学员来说,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手把手的指导,而是大方向的把握,他们更需要导师从更高的视角给出指导意见,或者是答疑一类的帮助。这一点也体现在我夏令营的教学理念中,我会把所有的推导内容都很快地演示一遍,让学员知道这个方向学下去是什么、学起来是什么样、有哪些重要的结论。有了骨架之后具体的填充就是课后学员自己的事了
就像那些想上牛津剑桥的人,我常常是用对自己的方式来要求他们的,所以他们很少听到我对他们的水平表示出满意,并不是我真的觉得他们不够好,只是认为再鞭笞一下可以做到更好。对于没有这样水平的学员,就需要手把手的指导了。这类教学是很有挑战的,因为我当时学的时候很多一下就看懂了的内容,是无法给学员解释我是怎么学习理解这个知识点的。
这个时候我就不能给他看我学习的路径,而是顺着他的逻辑走一遍,然后指出其中的问题,或者找出他卡住的地方。课堂上可能是一个知识点不理解,那我换一种方式解释一遍,再不理解再换一种,直到找到一种学员可以理解的方式让他满意,同时配合大量的习题,就能让学员吃透种题型。
张导师分享给正在申请剑桥,或者想学物理的学员的一些经验:
刷题!
一定要整理总结标准答案;数学学得越多越好;(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数学是物理学的基础语言,拥有优秀的数学能力才能玩转物理学习)除了A-Level教材,要多看些像样的书。
推荐书目:
补充了CIE高数中线性代数讲得不够通透的部分
这本书包含了学物理需要用的大部分数学知识
这本书讲得纯粹是好玩的积分
脑子里充满了对物理的奇思妙想,拿下A-Level4A*还说so easy的物理鬼才出场!想要get4个A*的同学还不快到碗里来!
唯寻明星课堂
授课对象:有物理和数学课程需求的同学
课程安排:具体时间咨询唯寻教学团队
授课导师:Shengyuan导师
牛津剑桥精英创立,精研国际课程七年。专注于A-Level, IB, AP等国际课程全科培训,提供国际学校择校与英国优质大学留学指导。详询:400-8256-055
七年关注|国际课程辅导|竞赛课程提升|高端留学申请
本文由唯寻国际教育Visionacademy原创编辑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侵犯版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