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DP地理是典型的很有欺骗性的选课,看上去很好学,实际上7分非常不好拿。因为IBDP地理既要求学员能认识地理现象也要求学员养成地理思维,学会地理问题提出自己的间接。今天就给大家分析下IBDP地理的学习误区与3个实用方法,希望能拉近你与7分的距离。
IB地理其实也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国际课程。它不仅注重自然地理的学习,也注重人文地理的学习。并且从地理这一门国际课程上延伸到了许多国际性的热门话题与关注点。
很多同学会在地理的答题上遇到困难,很可能是由于“飘”了。所谓“飘”指的是大家在实际学习工程中,地理概念缺少“识”,地理原理“用”不准,语言表述“虚大空”。当然,若是在学习中结合国际课程特点掌握适当的方法和技巧,以上问题就会解决。
一.横向比较,多向联系
地理学习中有很多概念容易混淆,诸如:rehabilitation与reconstruction,mitigationstrategies与adaptationstrategies,Neo-Malthusview与Anti-Malthusview等,为认清其本质,推荐的做法是对比其内涵再举例延伸比较。5月联考中的一道题目:Brieflyexplaintheoccurrenceofeithervolcanoesorearthquakesat:(1)constructiveplatemargins;(2)destructiveplatemargins.回答时我们既要比较两类板块运动方向的不同,又要对比其运动后果的差异,并举出恰当的实例进一步辨析。对比+联系是辨析概念的有效方法。
二.“懂+用”结合,环环相扣
很多同学都会吐槽地理原理容易理解,但实际应用就会有很多纰漏或盲区。归根结底还是没真正理解,而地理事物的复杂性也加强原理运用的难度。某种地理事象可能需要多角度分析,什么角度用哪一个原理,总体又有什么关联。多思考为什么?有多大合理性?有不符合常规理论或模式的么?再看5月联考中的试题:“outlinehowonetransportmanagementstrategycancontributetoacircularcitysystem.”无论如何这道题都是简单好回答的,但大多数同学都没把原理用准用好。“circularcitysystem”的含义就是”lessinput,lessoutput,recycleprocess”,所以我们要提到的交通策略必须以此为目的,鼓励使用公交、新能源汽车就容易解释,但公交专用车道的设置则离题太远。所以重视逻辑关系,理清脉络的真的很重要。
例如:倡导公共交通、上海的汽车拍牌既可以减轻交通压力也能降低环境污染,每一个因素产生什么后果,进而影响什么,每一步都不跳跃就有助于精准理清因果关系了。
三.案例积累,按需取材
鲜活的地理案例使理论学习变得生动具体,essay中几乎都要引用案例分析才更有说服力。但也是令人头疼的,需要“死记硬背”一些琐碎的信息和数据,同学们可以在课本提供的案例基础上,进一步补充该案例的相关材料。为进阶案例的利用率,那些能说明不同原理的案例含金量非常高。
例如:孟加拉国的洪水灾害可以用来分析洪水产生的原因、洪水带来的好处、防洪手段的成败等多个层面。分析问题时根据需要有所取舍。对体现同一地理原理的案例可以选取不同地区(HIC/LIC),不同时间(short-term/long-term)做整理,对比分析,为“discussion”做储备。
例如“Examinethereasonswhypeoplecontinuetoliveinareasaffectedbyfrequentearthquakeorvolcanicactivity.”观点阐述时,以地震多发的海地(LIC)和日本(HIC)做案例分析,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而形成“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原因不同”的结论。
本文对IBDP地理学习方法的介绍就到这里。从IB体系录取成绩来看,37-38分的学员非常多,但是拿到G5录取的学员却主要汇聚在42-44分的分数段。因此如果你的目标是牛剑G5,那么不论你是否擅长选择的科目,都要以7分为最高目标。如果这对现在的你来说很难,点击预约试听【IB冬季全程班】,唯寻教学天团授课,根据学校进度与学员能力定制课程,更有灵活有效的TOK IA EE套餐类课程,提前更有班主任学术督导,打通短板国际课程的7分通道。
更多IB学习攻略点击
【文末福利】
扫码添加小唯,
转发本文至朋友圈,
集齐10个赞,
她就会给你发50篇TOK SAMPLE大礼包
↑小唯 你的专属留学顾问↑
学习有方法,成长看得见
筑梦牛剑/G5/常春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