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世界历史DBQ题干长,字数多,但最可怕的是很多同学把手都快写断了得分还是不高,又或是信心满满地开始创作,写到一半发现跑题了,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所以今天来给大家介绍一下AP世界历史DBQ超全攻略,手把手教你如何破题、如何踩分、如何套模板,听说认真刷完的学员看完就涨分了。
从2019年起,AP世界史的现代部分会从公元1200年开始考起,而不是以前的公元1450年。这一部分会重点考察学员对非洲文明、美洲文明及亚洲文明现代时期的掌握。
除了考试内容的增加,AP世界史考试形式上也有一些变化:
选择题部分由原来单个题目,变为一段材料或者地图附带一组选择题。
新增简答题。
论述题题型变为占总分15%。论述题需要学员形成论点并阐述,针对某一问题不同时段的比较分析。
1. 论点句—1分
回答了prompt要求的内容
一定要arguable,而非阐述明显的事实
写出2-3个分论点
2. Contextualization—1分
描述prompt和document里面的背景/broader context(不能和prompt/document已有内容重复)
3. 正确理解并运用documents—2分
正确理解并运用至少6个documents
用这6个documents来支持自己的论点句
Document和argument之间一定要有解释来连接自己的逻辑
4. Evidence beyond documents—1分
用一个没有出现在document里的specific evidence来证明某个分论点
5. Point of view/Purpose/Historical situation/Audience—1分
至少分析其中3个以上documents的内容
6. Address both sides of the point—1分
读完prompt后从不同角度写分论点
1. 利用论点句来得分
写出prompt所提及的时期 (e.g. from 500bce to 500ce)
写出ap region (e.g. in Mediterranean area—不要写in Rome empire, 因为对于thesis来说太specific了)
根据prompt的要求写出2-3个arguable的分论点,不要所有分论点都集中在一个theme(e.g.不要三个分论点都跟politics有关,除非题目这么要求的。举个例子,可以写一个politics,一个economy,一个religion的分论点;具体还是看prompt的要求)
什么样的句子才arguable呢?“宋朝取代了唐朝”就不如“宋朝凭借着xxx取代了唐朝”arguable的,因为朝代覆灭和兴盛的原因有很多,考生可以挑一部分讲)
2. 联系语境来加分
单独1-2句话来描述prompt所给出的时间或者主题 之前/正在/之后的一些context(总体development/process等等)
写在开头,论点句的前面(当作introduction)
3. 理解运用Documents得分法
因为要用对6个才给分,所以保险起见,时间允许的情况下use all documents (就算misinterpret一个也还是有分的)
每总结完一个doc,就在后面标出 “(doc 1)”方便阅卷人注意到你用了第一个doc.
因为生硬的direct quotes是没有办法表示出考生对文章的充分理解的,所以建议用paraphrase的方式来总结docs大意;或者quote一些phrase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描述docs
每总结完一个doc,都在后面加一句commentary描述这个doc如何和自己的argument连接起来(e.g. argument是某朝代兴盛是因为他们的军事力量;evidence是他们发明了xxx武器;commentary就是xxx武器在当时很先进杀伤力很大,给了这个朝代很大的advantage让他们conquer其他地盘从而兴盛)
4. Evidence beyond document得分法
一个evidence由时间+人物+具体事件组成。考试时若是忘记了其中一个部分(比如忘了人叫什么名字),其他两个part尽可能写的详细,也是可能得分的。
写完这个evidence后同样需要写commentary,与论点连接
5. POV/Purpose/Historical Situation/Audience得分法
写3个得分,写4个得分更稳。
point of view: as a __(author的身份)__, the author suggested ___ because ___(与author身份有关的理由;比如governor会想要管理好国家).
purpose: the author writes this in order to ___(specific)___ (会和pov有点点像)
audience: the intended audience of the doc may be ___ (越具体越好) because ___
historical situation: the phenomenon in the doc happened in __ period, in which __(此period的特征).
一般这些内容紧跟着doc的summary & commentary。有些同学可能会觉得这样写作很突兀,很没有过渡的突然就讲point of view, 但是wh essay考试更像个checklist,只要写到了点并且合理就有分,不用太太太过于在意transition.
1. 阅读prompt
读documents前,简单记下自己看到prompt能联想起来的东西—对contextualization 和evidence beyond document有帮助
2. 阅读所有documents
读doc的同时用在旁边写下关键词,方便写essay时直接paraphrase文章内容
给documents按PIRATES (politics, intelligence, religion, arts, technology, economy, society)分类—方便后面group不同的docs
边读docs边思考可能的point of view, audience, historical situation, purpose等等并简单记录—到时候写essay的时候直接看着笔记写就好,没必要重新思考一遍
遍读docs边根据similarity/difference/yes but(就是虽然在xx方面相似,但是在xx方面又很不同)分类—分成2-3类,行程2-3个分论点
3. 写thesis statement + outline
根据刚刚对docs的grouping写2-3个分论点
决定好哪个docs用来支持哪个论点,哪个docs写point of view/historical situation/audience/purpose
1. Introduction:
Contextualization介绍历史背景
Thesis Statement: from ___ bce/ce to ___ bce/ce, in ___(region)___, 分论点1, 分论点2, (分论点3)
2. Body Paragraph
Topic sentence: 把分论点抄一遍
Summary doc 1 + commentary
(如有, pov/historical situation/purpose/audience)
Summary doc 2 + commentary
(如有, pov/historical situation/purpose/audience)
Summary doc 3 + commentary
(如有, pov/historical situation/purpose/audience)
Evidence beyond doc + commentary
再写一句总结,说明以上三个evidence如何证明了分论点/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他们相似/不相似/改变了/没有改变),这句话用来获得 “complex understanding”这一分。
有关AP世界历史DBQ攻略分享就到这里,从方法论到具体操作步骤都有了,赶快实践起来吧。
相比A-level、IB,AP的自主性则更强,每年5月考不考、考几科全是学员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决定。因此很多成绩优秀的学员甚至在高二就能达到G5藤校的AP成绩要求。如果你也想和大神一样早早搞定AP,省出更多时间准备其他申请事宜,点击预约试听【唯寻AP同步培训班】——
唯寻教学团队毕业于海内外知名学府
学术背景深厚的导师更能为AP党
提供有发散性和辩证性的学术指导
同时善于结合历年考题缩小考试范围
帮助学员了解考试动向
唯寻AP项目负责人
除了课程,你还可以收获——
更多AP学习攻略点击
学习有方法,成长看得见
筑梦牛剑/G5/常春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