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中文A paper2是许多学员最害怕的paper,不知道题目在问什么,也不清楚自己应该答什么。所以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IB中文A paper2的审题方法与答题思路,争取让paper2从减分项变成加分项。
IB中文分成第一语言(Language A)和第二语言(Language B),其中:
IB中文A分:
中文A:文学 (分HL和SL) ,适合母语为中文且仅全英文授课时间不足三年者
中文A:语言和文学 (分HL和SL) 适合母语为中文但在国际学校读书超过三年以上者
中文A:文学与表演艺术(仅SL) 跨国际课程课程,结合中文文学和艺术科
IB中文B分:
中文B-HL:适合爱好中文及了解部分中国文学的外国学员
中文B-SL:适合爱好中文的外国学员
中文Ab initio:针对外国学员学习入门汉语者
在IB中文A PAPER 2考试中,经常为人忽略的一个步骤便是“审题”。在考场上由于精神紧张,加之平时的做题习惯,考生往往看到题目中的“关键词”便开始匆匆作答,但这样很可能会影响文章的整体格局以及在“应答”等细则上的得分。
(1)看清题目要求
PAPER 2的题目往往只有两三句话,每一个字都非常关键。一字之差,谬以千里。我们以三道模拟题为例,观察常见的三类错误,明确“看清题目要求”的重要性。
例一:
戏剧作家往往将舞台中“声音”的设计作为有力表达手段。通过对所学至少两部作品的分析,剧作家如何设计舞台的“声音”,产生了何种效果?
常见错误:学员学习的第三部分作品明明是“中短篇小说”,但是却应答了这道明显是属于“戏剧”类别的题目。学员对体裁辨别不清,导致选题错误,这样的情况一旦发生,IB官方文件规定,评分细则的第一项“对作品的理解”将被扣至3分以下(满分5分)。
建议:请务必按照所学第三部分作品的体裁来选择题目类别。
例二: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是小说成败的关键因素,请你根据所学至少两部作品的内容,谈谈小说中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常见错误:审题时,学员看到前一句话中的“人物”,便产生“条件反射”,开始在自己非常熟悉的“人物形象塑造”的话题下立刻开始写作,却忽略后面问题中的关键词“次要”。
建议:题目要认真通读,要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看清问题所指。
例三:
散文创作中,作家所使用的语言风格往往是“幽默风趣”的。请根据你所学习过的至少两部作品,谈谈作品如何形成这种语言风格。
常见错误:学员在应答这道题时,没有仔细考量“幽默风趣”的具体意义,写作中将“幽默风趣”狭义化为“含蓄”。
但实际上“幽默风趣”的含义不仅在于含蓄,还在于其诙谐的特点。考生没有敏感地把握关键词中的微妙含义。类似的情况很多,例如在回答长篇小说类题目“英雄造时势”时,很多同学没有注意到“英雄”的具体内涵,而仅以“主人公”取而代之。这类回答偏题并不严重,但是不够准确和细致,容易导致“应答”项的扣分。
建议:审题时对关键词一定要推敲其具体的内涵,不要忽略其中要素,造成文章信息缺失。
所以大家在IB中文A考试中,应当认真阅读题目类别和题干,抓住关键字,不遗漏任何文字信息。但是“审题”如果仅仅落在具体的文字层面,仍然稍显不足。下一步,我们希望大家可以关注题目中所隐藏的逻辑。
(2)理清答题逻辑
题目中暗藏的逻辑玄机,需要我们敏锐的语言感知能力。如果能有意识地按照我们所提及的角度进行审题,便可以进一步提升“回应”项目的得分。我们仍然通过例子来整理思路:
首先看到这两道非常相似的题目:
A.环境描写是中短篇小说中常见的艺术手段,请以所学过的至少两部作品为例,说明作者如何在小说中进行环境描写?
B.环境描写是中短篇小说中常见的艺术手段,请以所学过的至少两部作品为例,说明作者在小说中进行环境描写有什么效果?
有学员在回答这两道题目时,眼会觉得没有差别,原因在于他们忽略了句法中的逻辑信息。实际上,A题中“如何”提问的是作者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或者机制来进行环境描写,更多地聚焦于“手法生成”;而B题中的“什么效果”则明显是希望学员将回答的重点放在艺术手法所带来的“效果”这一层面。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们答题的角度自然应当有所不同。A题中,也许我们分化出以下的答题方向来:1、作者运用声音塑造环境,表现……;2、作者运用色彩的渲染构造环境,表现……;3、作者运用人物群像构建社会环境,表现……
B题中,我们侧重点则是后半句,可以如是作答:1、作者运用环境描写,刻画人物形象;2、作者运用环境描写,渲染小说的氛围;3、作者运用环境描写,表达作品主旨。如果我们用B的答法来回答A,用A的答法来回答B,那都可归因为“审题不清”;而实际上,这类偏题情况在实际考试中很是常见。
如果上面的逻辑错误可以歪打正着避免掉,那么我们如何应对以下这类题目:
C.环境描写是中短篇小说中常见的艺术手段,请以所学过的至少两部作品为例,说明作者如何在小说中进行环境描写?产生了什么效果?
这道题是A和B的合并,对于学员而言,它实际上埋藏了陷阱:如果只答到“如何”或者只回应了“什么效果”,便忽略了其中完整的“如何+什么”逻辑,造成信息的缺失。如果我们要将这类题目回答准确,必须具备极强的审题意识。在IB真题中,相当一部分的题目形式与C相近,这从客观上对我们提出了严格要求。
IB中文A PAPER 2的撰写要求我们不要错过题干中的任何信息。我们需要回应的,不止于问题。我们再来看一道例题:
D.戏剧作品往往集中地刻画一个或多个主角形象,以此揭露某些社会意义。请以你所学习过的两部以上的作品为基础,谈谈剧作家如何刻画主角形象?有什么效果?
这道题中,我们可以抓住关键词“主人公”,明确问题逻辑仍然是“如何+什么”。然而除此以外,我们是否忽略了一些信息?请看加粗的字体:社会意义。我们是否想过,这几个字为什么会出现在题干中?
显然它们是有意义的,其意义正在于提示我们:我们应当将刻画主角形象的效果向“揭露社会意义”这个方向引导。从具体操作上看,我们可以在论点中直接提出主角塑造的社会意义,将它作为塑造主角的效果;也可以不直接提出,将社会意义的反思放在具体的文本分析的拓展之中。无论怎样,有一点是肯定的:“社会意义”这四个字必须融入我们的答案。
磨刀不误砍柴工。总而言之,无论是关键字还是题干逻辑,都需要我们反复阅读题才能把握。在撰写提纲前,3分钟以上的“审题”是必要的。对于HL考试的2小时以及SL考试的1.5小时而言,这点时间的投入可谓小成本、高回报了。
IB中文A paper2的审题方法就介绍到这里,如果考试时肯花一点点时间审题,说不定就能解决你长久以来的复习瓶颈哦。
从IB体系录取成绩来看,37-38分的学员非常多,但是拿到G5录取的学员却主要汇聚在42-44分的分数段。因此如果你在其他科目上也遇到了IB中文A类似的审题难题,点击预约试听【唯寻IB同步培训班】,
唯寻教学天团授课,独有解题视角,超强带分能力,精准定位知识盲点,提升归纳、审题、表达等学术能力,让IB40+不再遥远。
唯寻学员的IB平均分高达40.19,远超亚太地区及全球IB平均分。
更多IB学习攻略点击
如何进阶IB经济paper1做题速度 这些技巧帮你轻松拿下最难paper
【文末福利】
扫码添加小唯,
转发本文至朋友圈,
集齐10个赞,
她就会给你发50篇TOK SAMPLE大礼包
↑小唯 你的专属留学顾问↑
学习有方法,成长看得见
筑梦牛剑/G5/常春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