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IB同学开始选择了中文,不同于语文和语言,IB中文更加侧重于对诗歌,小说等分析,尤其是Paper 1更加注重对于小说的赏析。很多同学都不知道如何写好IB中文考试Paper 1,其实找准小说题目就可以了。
主题理解:即我们对小说的个性化见解。IB给出的小说一般都为多主题小说,我们可能需要在paper中点出不止一个主题。
文学手法运用:服务于人物塑造、文章结构、环境描写、叙事、题目设置和语言风格的相关文学手法,都要在paper中尽可能地被分析到。一般建议提到 6-10处文学手法(折中可以提及8次不同的文学手法)和主题最相关联的文学手法。过少和过多都容易让paper的focus涣散。注意提及文学手法之后还需要解释为什么这里运用到了此手法,以及这个手法给小说的文学性带来了什么样的效果,给读者带来了什么影响,如何服务于主题。在提及手法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引用原文中的词汇或句子,大约需要引用10-15次来充分论证观点比较恰当。
结构:注意这里指的是我们paper的结构,而不是分析paper 1小说的文章结构,因为后者是上一个打分点的考察点。一般我们会写三个中心论点(务必区分开来,每个论点之间最好不要过于相似),要让段落有层次感(比如论点是以递进的方式呈现的)。
语言:要运用学术的规范性语言(即不可过于随意或者过于艺术性),字迹工整规范。
看小说中出现的高频词,有的时候主题其实已经被作者点出来很多次了,需要我们耐心找到。
在人物对话和景物描写之间找线索。人物很可能是作者的化身和代表,所以说出来的话有可能表达作者的观点;作者也很可能借景抒情来传达重要主题。
要留心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它们都是用来烘托主题的。
然后以下是一些paper 1论文每个板块我们需要注意的点。
开头:可以用主题相关的文学评论/名人名言作为引入,然后用一两句话概括作品内容(我个人一般会选择顺带分析一下小说的叙事技巧,比如叙事密度/节奏和叙事视角),接着(比如“作者通过描写.......表达出........”)。在开头的最后一句,我个人也会加上论文论点的总结(不可以是细节展开,必须非常有概括性,让考官一目了然看到文章论点),提及即可。
段中:每一段的第一句,一定要让考官清晰地看到分论点是什么。个人比较喜欢用的段落内容模版是:中心句(论点)+ 手法 + 手法达到的效果/体现出的主题,其中如果有几个效果,最好将它们以递进关系的形式呈现。
结尾:总结评价论文前面所分析的内容 + 重申作品主题 + 简单评论作品的精妙之处,最好可以在结尾升华主题,如果可以的话甚至可以带入个人观点、反思社会现象以对主题进行更深刻地思考。
人物塑造相关手法
人物设置
典型人物:深刻概括了一个时代、民族、阶级、阶层,反应社会集体性质。(还有非典型人物、圆形人物 、扁形人物、反面人物、正面人物)
人物描写(正面/侧面描写)
画眼睛: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征进行描写
白描:抓住描写物质的主要特征(感觉有笔画在勾勒,但是并没有生动细致的地方)
描摹:刻画细节
描写:动作,语言,神态,外貌,心理(直接/间接突出主体,侧面烘托特定任务的作用)
情节/结构相关手法
开头—发展—高潮—结局
传统小说开头: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同步,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在平和的叙述语气中布置悬念。
现代人小说开头:故事时间与叙述时间同步,讲述一个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的事情。
超现实小说开头:侦探,穿越。
封闭式结尾:解决故事中所有矛盾和冲突,交代主要人物取向和归宿。
开放式结尾:无明确交代,读者根据自己的判断推测 → 留白式。文学效果:震撼刺激,留下思考疑点,提供广阔幻想,创造余地。(还有)欧亨利式,大团圆式,悲剧式,卒章显志式。
高潮: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发生的变化转折点,描写揭示小说主题,完善人物性格。
反高潮:没有出现读者意料之中的情景,反而出现超乎意外的结果。无法满足读者期待使之错愕失望,造成期望落差。
线索
明:能从故事中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暗:没有直接通过描绘事物而呈现出来的线索。(一般只有一条暗线,主要作用是映衬主线,通过人物侧面说出来)
层次:对材料安排,表达思想感情的顺序有考究,思想内容,情节设置。
剪裁:根据表达内容来决定材料主次详略。
重要作用详,辅助作用略
视体裁而定
看上下文:前文详,后文同样事件略,反之。
读者理解程度:不理解之处多加说明,展示吸引力。
铺垫(显性):为突出主要人物事件进行铺陈描述,为主要东西做准备打基础,创造条件为小说高潮积蓄力量,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通常明显)--> 为了引出下文。
伏笔(隐性):有意让一些细节的东西提前出现,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或者事情。预先做出提示或者暗示,为故事发展埋下伏笔,以求呼应,看似是闲笔。
照应:即“回应上文”,首尾相呼应,脉络相连,结构严密。有首尾照应,内容照应,语言照应,线索照应等。
悬念(显):通过对情节做悬而未决和结局难料的安排,引起读者急切欲知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
设置释悬照应
方法:通过场景,通过情节
茅塞顿开:产生极大的满足感(惦念期盼,紧扣心弦)
巧合:
“巧”:让事物碰巧相遇,矛盾骤起又突然得到解决,文势起伏曲折
“合”:合情合理又出乎人的意料,新颖有趣,别致奇妙
衬托:正衬 & 反衬
使主要事物突出,陪衬对照(主体,衬体,相似或相反)
对比:比较过程 & 结果
衬托:突出特征
环境描写手法
渲染:用浓墨重彩对描写的事物做多方面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凸显某种事物的本质或特征的一种方法。
白描(见前):工笔细描
典型环境:影响人物性格形式和发展的,并使人物必然如此行动、各种社会关系和自然条件总和,既表现出人物活动的具体、独特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又能体现生活的历史时期的时代风貌与特征,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等等特定环境。但是我们要注意,如果小说中没有关键词展现时代特征,那最好不要把小说主题和某个特定时代挂钩。
典型环境 + 典型人物 = 典型化
场景(环境+人物)
当时当刻的环境人物,有人有时间
叙事
叙述者形式:
人物叙述者:见证者/主人公
深层叙述者:亲历者
非人格叙述者:出现在小说中 / 隐蔽在小说之外
表层叙述者:故事次要人物
叙述者受众:
单一身份:纯粹听众,不产生影响
双重身份:参与故事,是其中的一员,也听故事
叙述人称:
人称 “我”
主要人物:描写主人公心理活动,揭示深层心理,拉近读者与叙述者距离,生动且真实。
次要人物:了解不同人物思想,完整表达作者见解和感情,全面展示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对人物做不同比较)(映衬,矛盾,对话关系)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地点,人物限制,穿越时空讲述
叙述视角:
外视角(客观):客观演示,戏剧性 / 难以进入人物内心
内视角(限制):亲切真实感 / 难以叙述复杂事件
零视角(全知):时空延展大,涉及角色多,适用于史诗级叙事
叙事时间:
故事时间:讲述开始到自然结束
文本时间:讲述故事所用时间
叙事节奏:
故事时间 / 叙事篇幅 = 叙事节奏
叙事密度:
单篇篇幅和叙事时间内所包含的人物、故事情节容量(篇幅,叙事时间,内容,容量)
叙事顺序:
顺叙/正叙:理清来龙去脉
倒叙/逆叙:引起悬念波澜起伏
插叙:使内容丰富充实(心理时间叙事,淡化时间叙事,颠倒时间叙事,虚幻的叙事时间,梦境,超现实)
注意有时故事时间不等于故事实际发生时间
其他手法
复调小说
各种人物声音同时多声部存在,以表现彼此冲突共存的不同想法、不同观点
特点是出现众多人物各抒己见,角色与作者具有平等地位,人物自身和人物之间产生对话、互相认同/争辩,人物可以不与作者价值观相同。
镜像人物
跟主人公有互动的次要人物才是主要人物的镜像人物,镜像人物可以和主要人物形成关系对照。
主人公保持着某种精神或类型的精神,在对话中展示全面自我,在互相关照中发现自我,并在“我的自我”和“他人眼中自我”的歧义中使文本的意义和情感内涵具有多重可释性。
以上就是给大家带来的IB中文的考试方法,IB的同学们想必都能体会到学习压力,除了各种论文以外,想要合理分配精力,努力冲40+?点击预约试听【IB全科同步培训班】,线上线下同步授课,一线IB课程与你一起合理规划时间线,分类精讲真题。
点击
如何学IB中文A呢?这些实用的IB中文A学习资源让你助力拿7分
查看。
学习有方法,成长看得见
筑梦牛剑/G5/常春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