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选修IB中文的同学们来说,paper2的难度在于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2000字的文本分析,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要能够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训练自己的思考以及书写能力。paper2分数占据了整个IB成绩的25%,因此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对待在P2。下面给大家讲讲IB中文paper2写作建议,一起来看看吧!
比如: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是小说成败的关键因素,请你根据所学至少两部作品的内容,谈谈小说中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这是一道比较容易分析的题目,但是有些学员在审题时,往往看到前一句话的“人物”,便产生“条件反射”,开始分析自己比较熟悉的“人物形象塑造”,却忽略了问题中的关键词“次要”。
再如: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含蓄地教导我们关于人的价值,用你选修的两部作品来讨论这句话的有效性。
这道题目并不是简单阐述文学作品与人的价值之间的关系,审清题目中“含蓄”这个关键词很重要,需要将藏于人物情节、语言文字和艺术手法之中的“含蓄”与人的价值联系起来,具体分析。
先列提纲后写作
接下来就具体题目解析如何按照步骤进行PAPER2写作。
例如题目:文学作品是作者对人性观察思考的结果。在你选修的作品中,作者怎样通过各种人性的分析描述,揭示出作品的不同意义。
审题
关键词:人性分析、作品主题
逻辑关系:作者观察人性并进行思考的目的在于揭示文学作品的主题。作品中运用不用的艺术手法分析描述人性的不同方面,是为了表达不同的主题服务的。
列提纲
首段【理解题意+阐述概念+确定方向+选用篇目】
论点【人性是社会的产物,塑造人性是为了反映作品的主题】
分析一【象征手法刻画人性,进而揭示不同的主题】
分析二【语言描写对人性的刻画,展现不同的主题】
分析三【情节铺陈塑造人性特点,突出作品主题】
分析四【结局设置体现人性的不同方面,深化主题】
尾段【完整总结全文观点】
作家往往都会透过文学作品来揭露人性里的黑暗和美好,并对人性进行深层的挖掘。作家揭示人的本性是为了要深刻的带出小说的主题,丰富作品的内涵。本文将 透过《变形记》(以下简称 《变》)和《像我一个女子》(以下简称 《像》)来分析作家如何透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去展现人性的不同方面,从而表达主题。
《变》是卡夫卡的代表作。故事的创作背景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深受资本主义和工业化影响。卡夫卡作为一个奥匈帝国的犹太人,饱受歧视,身处文化的夹缝。他亦深受犹太传统的父权思想影响,在家里跟父亲海德曼的关系十分恶劣。卡夫卡曾说过他在父亲面前既不会思考,也不会说话,又说“孤独是我的目标”。因此,在卡夫卡的笔下,展现了人性中的孤独、自私和无情,反映出一个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疏离的社会。
《像》则是一篇反映女子的精神困境和内心挣扎的小说。作家西西在作品中揭示了香港女子在七十年代所面对的生活困难。一方面,她们开始投入社会的生产大队,外出工作;另一方面,她们仍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在社会上未被肯定。正如李夏 所说,《像》 反映的是一个女子“悲伤、寂寞的心态”,西西通过挖掘一个从事殡仪化妆的女子内心深处的孤独、悲哀和勇敢,深化了人要坦然面对命运的主题。在《变》和《像》中,两名作者皆透过象征手法去刻画人性中的孤独,从而揭示不同的主题。
在《变》中,小说的主角格里高尔由人变成了甲虫。甲虫象征了人格孤独的生存困境,而这只甲虫还是一只“老粪金龟”。格里高尔被家人唾弃,惨被长期关在房间内孤独地生活。格里高尔的父亲“把门关上”的行为是有象征意义的。门是跟外界沟通的桥梁,格里高尔与家人隔绝,无法沟通,最终在孤独、绝望中平静地死去。
卡夫卡透过反映人性中的孤独,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亲情淡薄的主题。同样地,西西亦透过星星和花朵的象征突出人性中的孤独,反映了人要活出自我,过与人不同的人生的主题。“星星与花朵”是一-般人追求光明、美好事物的象征,可是作家笔下的女子是孤独的,她决定要走不同的道路,用“坚定的步伐”去创造自已的人生。
作家透过象征,道出一个人在活出自我时难免会承受孤独的主题,突出了女子因从事为死人化妆的工作而面对的精神困境。在《变》中,作家透过语言描写去刻画人性中的自私,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
冷漠的主题。在小说中,秘书主任亲自到访格里高尔的家里,查探格里高尔没有准时上班的原因。秘书主任说道:“生意人必把小病痛看得太要紧,毕竟生意还是要做的。”这处语言描写反映了人的关系只建立于金钱和利益之上,突出了人性中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自私。格里高尔的妹妹对这个失去工作能力变成了“甲虫”的哥哥的态度也由起初的同情到渐生厌恶。她自私地说“我们一定要把他赶走了。”这处语言描写反映出人性中的自私和丑陋,揭示出不但上司和下属的关系冷漠,亲情也淡薄如水的主题。
相较之下,西西在《像》中透过小说情节展现人性的悲哀,从而突出人接受宿命的主题。作者在小说开篇以“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是不适合与人恋爱的”为小说奠下了悲伤的基调,让读者马上进入了女子的内心世界,并体会到女子的悲哀。此外,作者亦透过平行技巧去强调女子悲观的人生态度。女子认为她跟怡芬姑母的命运是“重叠”的,而她亦会像姑母般面对情人懦弱地离去的终局。这处具有暗示性的心理独白反映了女子内心深处的悲哀。作家透过刻画人性中的悲伤,揭示出人接受宿命的主题。
《变》和《像》同样通过开放式的结局体现人性中不同方面,并揭示了不同的主题。在《变》中,卡夫卡刻画了格里高尔的家人在他死后到郊外畅游的情景:此时正值三月,天气“暖和”了,格里高尔的妹妹“快乐地舒展身体”,充满“活力”。此结局有一种以喜为悲的效果,深刻地反映出人性中的无情。家人为被视为家庭负累的格里高尔的死去感到高兴。同时,作者也促使读者思考格里高尔的妹妹是否会经历另一次的异化。透过开放式的结局,揭示出人的无情,使人反思人与人之间关系异化的问题。
与《变》不同,《像》 则以开放式的结局去展现人性中的勇敢、美好的方面,从而表达出人要坦然面对命运的主题。作家在结尾中写道“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原是不适宜与人恋爱的。”“原是”显出了女子态度的改变。她不再悲哀,而是选择用坦荡的胸怀去拥抱未来,面对命运。“花”也是一个含有多重含义的象征。一方面,花象征爱;另一方面,花在葬礼中象征诀别。作家以花作结,暗示了命运的多种可能,女子与情人的关系仍存在未知。正因如此,作家笔下的女子体现出人性中的勇敢,她以坦然无惧的心态去面对命运的多种可能。
文学的确是一面镜子,作家透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去突出、发掘人性,从而对命运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出思考,深化了作品的内涵,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启发。
P2考试是闭卷考试,考生在考场上不能携带任何文本资料,这就意味着所有供考生进行艺术手法分析的文本必须提前背诵下来,在对考题方向毫不知晓的情况下,需要背诵的材料数量无疑是巨大的。
以上就是给大家准备的一些有关IB中文P2的一些范文和写作建议,希望大家都能根据范文来准备总结出属于自己的写作思路。马上就要迎来IB大考了,如果您觉得自己还无法应对考试,或者复习有困难那就赶紧来唯寻吧,精英一定能够帮助你复习。点击【预约试听】即可了解更多课程信息。
点击
IB中文A口试范例有哪些呢?IO想拿高分真不是简单的说好中文就可以的
查看。
学习有方法,成长看得见
筑梦牛剑/G5/常春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