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中文考试改革后,对同学们写文学评论等作品分析的能力提出了高要求。那对尚处于国际学校阶段的学员来说,如果在考试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又好又快地分析作品呢?本文就来给大家介绍3种答案构思法。
B中文分成第一语言(Lang A)和第二语言(Lang B),其中:
IB中文A分:
中文A:文学 (分HL和SL) ,适合母语为中文且仅全英文授课时间不足三年者
中文A:语言和文学 (分HL和SL) 适合母语为中文但在国际学校读书超过三年以上者
中文A:文学与表演艺术(仅SL) 跨国际课程课程,结合中文文学和艺术科(选的学员不多)
IB中文B分:
中文B-HL:适合爱好中文及了解部分中国文学的外国学员
中文B-SL:适合爱好中文的外国学员
中文Ab initio:针对外国学员学习入门汉语者
我们以IB语言 A:语言和文学”的考核方式来看看IB中文考试。
Paper1:占100分总分的25分,考2小时,提供两篇你未读过的文章,让你写比较分析(comparative analysis)。
比如,提供两篇关于同一主题但是不同题材和观点的文章,要求考生“分析、比较、识别两篇文章,评论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以及其应用范围、读者对象、写作目的和文体风格特征等方面的意义。”
Paper2:占100分总分的25分,考2小时,评估形式是:考生从6个题目中任选1个,基于考生学过的两部作品写小论文。题目举例:
(1) 在你选修的至少两部文学作品中,分析作者的价值观对当时和当今的读者会产生怎样不同的认识。
(2)在你选修的至少两部文学作品中,作者如何通过不同的叙述手法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3)在你选修的至少两部文学作品中,作者怎样在文字中通过对主题色彩或形象物体的运用而揭示出其对中心思想的寓意?
01 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一起用
发散思维是一种对问题从不同角度探索、从不同层面分析的一种思维方式。面对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通常首先需要发散思维,要把作者的时代背景、风格特色和作品本身的题材、结构、语言、技巧等等全面铺开,从而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
聚合思维是从大量已知信息中生成逻辑结论,从现成的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收敛型思维。
在分析和评论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一开始往往会搜集整理到很多相关资料,也可能会累积很多零碎分散的阅读感受和鉴赏点,而一旦要开始撰写分析评论,为了要证明某个特定的论点,需要对大量的论据材料进行识别筛选和归类。
IB中文考试的作品分析需要先通过“发散”,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找出文本中的不同鉴赏点,然后再“聚合”,从众多鉴赏点中找到焦点,把零散的文本组织贯穿,聚合到围绕同一焦点的论述中。
02 从不同角度拆解文本
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把一个文本“拆解”开来之后,才可能发现和找到文本比较突出的特色何在,然后围绕这一特色,在众多文本论据中筛选,最后根据所确定的焦点重新组合建构,形成一篇能体现个人独特理解的分析文章。
拆解不是要生硬地把文本弄得支离破碎,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对文本的特色、价值和意义进行“重构”,进而有效地展示出解读者的独特理解。
03 表达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
有深刻而独特的理解,表达就会流于表面和空泛,同样的,如果没有清晰而有效的表达,再好的理解也无法引起共鸣或让人信服。文学分析的撰写,首先需要通过思维发散和拆解文本,使隐藏在文本后的丰富内涵,逐一浮出水面,然后还要通过论点分论点的提炼,论据的筛选和论证的组合,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表达。
IB中文考试几乎没有可以纯靠记忆的内容,主要以写作的方式来考学员。新大纲还让本就不简单的IB中文雪上加霜,如果你觉得写作这种能力光靠自己练习,进步得很慢,也可以点击预约试听【唯寻IB复习冲刺班】——
唯寻教学天团授课,
新鲜解题视角,
超强带分能力,
高效梳理重要考点,
让所有的学员都参与并沉浸于课堂,
还有IA、EE、TOK专项论文辅导,
学术、分数一起进阶。
唯寻学员的IB平均分高达40.19,远超亚太地区及全球IB平均分。
现在报名还能领取线上1V1测评,私人定制冲7方案哟。
更多IB学习攻略点击
【文末福利】
扫码添加小唯,
转发本文至朋友圈,
集齐10个赞,
她就会给你发50篇TOK范文大礼包
↑ Tutor小唯 你的专属留学顾问↑
学习有方法,成长看得见
筑梦牛剑/G5/常春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