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的朋友圈是不是被网易云人格主导色测试刷屏了呢?关于这个测试,我们呢也邀请到了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学员,来看看他们都是如何评价这个测试的吧!心理学专业的同学们又该看大佬教你如何积累心理学专业的文书素材呢?
作为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每次一有类似的心理测试,就有好多人来问我这个测试准不准?(我只想双手合十说一句:信则灵 )或者就是:“你们心理国际课程班毕业生一定不玩这种小测试吧?”( 谁说的)
尽管这个测试仅仅存在了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被微信官方屏蔽了,但这些色彩解析却已然传遍了大部分人的社交圈。很多人刚开始不屑一顾,嘴里说着“我不信这些”,却还是忍不住在铺天盖地的刷屏下点进链接测试一发,等到结果生成,不由得在心里暗暗称赞:好准!然后加入到朋友圈刷屏的大军之中。
尽管这些打着“专业心理学”旗号的娱乐性测试,总是让本就经常被怀疑其科学性的心理学专业显得更加不专业,不过,这些测试广受欢迎、短时间内就能风靡全网的现象背后,却有着实实在在的心理学原理在推动,这可不是“玄学”,而是扎扎实实的“科学”!
人们为什么特别喜欢做“心理测试”
美国心理学家鲍迈斯特说过:“对于人类来说,没有比人更有趣的话题了;而对于多数人来说,最有趣的人正是他们自己。”每个人都有自我觉察的需求,各类心理测试正是我们分析、认识自己的窗口。这也就是为什么但凡制作稍微精良,结果比较有趣的测试,往往都能吸引很多人参与的原因之一。
大家为什么喜欢把测试结果分享到社交平台?
对自己的剖析只是了解自己的方式之一,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社会比较。心理测试(尤其是网络上流行的简单、简短的心理测试)具有传播性,人们通过分享来邀请更多人参加,和他人的测试结果的比较,可以清晰对自己的认知。
另外,当所有人都好像在做同一件事的时候,“和大家保持一致”是刻在进化基因里的选择,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从众心理”,显得合群是人类的原始追求。
心理测试有科学依据吗?如果没有,为什么大家总觉得“好准”?
实际上,心理测量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科学的心理测量从前期编写到预测、信效度检验、常模制定,包括最后的数据分析,每一步都有严格的检验标准,需要经过大量数据的积累之后才能投入正式的使用。
而市面上流行的心理测试,则大多数都跳过了这些步骤,基本上都是娱乐性质为主。那为什么大家总是觉得“很准”呢?这就是传说中的巴纳姆效应——当测试的结果是笼统的、一般性的、广泛适用的形容词的时候,人们就会很容易接受这些描述,并且认为说的就是自己。
从流行了几十年的星座理论,到常见的人格测试、性格测试等等,基本上都有巴纳姆效应的作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现在很多的测试结果大多数是由褒义的形容词来填充的,基本上是取悦了人们的自我服务偏差,人们普遍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比“平均水平”更好,而这些测试结果往往“印证”了这一点。
比如这次的色彩测试结果,分明就是一个辞藻华丽、又文艺又优雅的彩虹屁发射机,试问谁不喜欢这样的心灵按摩呢。
所以说,尽管这些测试本身可能是“伪心理学”,但是身处其中积极转发的你,实际上确实是扎扎实实的被心理学“摆了一道”。如果你也对心理学感兴趣,就不要再沉迷于那些算命、读心之类的“伪心理学”啦,不如来了解一下真实的心理学是什么样的。
例如最直接的就是作为消费者,我们是如何被商家死死的拿捏的?而如果你成为了商家,该如何利用心理学原理,来达到你的推广和营销目的?……
当然了,不仅仅是心理学会让大家感到神秘又迷人,其实生活中很多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是很多人沉迷的兴趣背后,都渗透着国际课程知识。暑期PFP国际课程探索营活动就是想为大家揭开这些国际课程的“神秘面纱”。
什么样的学员适合来参与PFP项目呢?
PFP项目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确定国际课程兴趣方向,把兴趣转化为申请的资本呢?
尽早探索国际课程兴趣对学员的规划和申请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
想知道怎么才能拿到美本吗?知道怎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留学专业和院校吗?这个夏天别错过唯寻的PFP项目吗?点击这里即可了解哦!
点击
申美同学请注意 华盛顿州公立大学Testoptional政策性实施了
美本留学怎么选择专业呢?这份国际课程探索营能够从打游戏追星等方面来测出你最适合哪个专业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