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AP宏观经济考试中,选择题考查了一些失业率的知识点,包括失业率的局限性以及影响失业率的因素,下面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AP宏观经济失业率知识点吧!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但在目前没有从事有报酬或收入的工作的现象。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标准,凡是在规定年龄内在一定期间内(如一周或一天)属于下列情况的均属于失业人口:
没有工作;
当前可以工作,就是当前如果有就业机会,就可以工作;
正在寻找工作。
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主要是由于信息差而导致的失业。比如大学员刚刚毕业,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产生的短期失业;此外,劳动者由于不喜欢当前工作而辞职,但又无法迅速找到新的合适岗位,在这一段时间内的失业也是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主要是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产生的失业。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进阶,传统行业所需要的从业人员会大大减少,但新兴产业却又存在着大量的岗位空缺。由此形成了各种职业或地区之间劳动力供求不平衡,造成了失业。由于这种失业的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构的变动,所以,称之位为结构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发展存在周期性波动,在经济衰退期,社会总需求 的岗位的减少而造成的失业。
发达国家失业水平的统计指标
发达国家,失业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资源利用状况的最重要的指标。 发达国家失业率=(失业总人数/民用劳动力总人数)×
我国失业水平的统计指标
我国统计部门计算和公布的就业和失业水平方面的指标主要是城镇登记失业率。
2018 年我国首次正式公布城镇调查失业率。
我国目前统计的失业率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失业率的含义和计算是具有明显差别的,在进行国际对比 时一定要注意其不可比性。我国只计算城镇地区的失业率,而没有计算全国城乡统一的失业率;在计算城镇失业率时,主要是以是否具有城镇户口为标准,因此并不是真正的城镇地区的失业率。
从一个较长期的变动趋势来看,在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总存在一个正常的失业率,这就是自然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供求处于均衡状态,价格总水平处于稳定状态的失业率。
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把它定义为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时的失业率; 斯蒂格里茨把它定义为通货膨胀率为零时的失业率。由于自然失业率和是否存在通货膨胀有关,因为现在一般把它称为“非加速通货膨胀率”这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
失业率计算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
失业率是一个统计值,而不是把一个国家所有的没有工作的人加起来去除以所有的人那么简单。
美国的失业率是按照下面的方法计算得来的:
第一,把16岁以上的人算作adult population,也就是成年人口;
第二,统计6万户家庭的成年人口,并把这些成年人口分为劳动力labor force和非劳动力not in the labor force,只有“正在就业的人”和“没有就业但是还仍然在找工作的人”才算在labor force里面;
第三,用“没有就业但是还仍然在找工作的人”去除以“劳动力labor force”得到失业率的最终数据。
以上就是给大家分享的一些AP宏观经济失业的知识点了,今年的AP宏观经济学考到的这部分知识点其实超出常规了,所以同学们在往后的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些容易被忽略的知识点哦。如果您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话,点击这里哦。
点击
查看。
学习有方法,成长看得见
筑梦牛剑/G5/常春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