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P心理学的考试中,人格这部分的考点占据了整份试卷的5%到7%的分数,下面来给大家讲讲有关AP心理学人格知识点,希望大家都能够学会这部分的知识。
人格的含义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由许多成分构成,其中主要的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等。
人格的特征
①独特性: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天与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心理特点。
②稳定性:人格具有稳定性。在行为中偶然发生的、一时性的心理特性,不能称为人格。
③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的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④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体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
人格理论
1、特质理论
(1)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两类。共同特质是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个人特质是指个体身上独有的特质。个人特质依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又可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三种。
①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着一个人各方面的行为。
②中心特质是指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
③次要特质是指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提出了人格特质的结构网络模型,模型分成四层,即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①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指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并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从而编制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16PF)”。
②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
根源特质又可区分为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两类。体质特质由先天的生物因素决定,而环境特质则由后天的环境因素决定。
③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动力特质是指具有动力特征的特质,能力特质是决定人如何有效完成预定目标的特质,气质特质是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的特质。它们同时受到遗传与环境两方面的影响。
(3)艾森克的三因素模型
艾森克根据因素分析法提出了人格的三因素模型,这三个因素是外倾性、神经质和精神质。外倾性表现为内、外倾的差异;神经质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精神质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艾森克根据这一模型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这个量表在人格评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此问卷也是当前广泛运用的人格测验量表。
(4)现代的五因素模型
塔佩斯等人运用词汇学的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了再分析,发现了五个相对稳定的因素。之后许多学者进一步验证了“五种特质”的模型,形成了著名的五因素模型。
①外倾性: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②宜人性:具有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
③责任心:显示了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质。
④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具有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⑤开放性: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质。
人格类型理论
(1)单一类型理论:T型人格。
弗兰克·法利认为,T型人格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依据冒险行为的性质,法利又将T型人格分为T+型和T-型两种。当冒险行为朝向健康、积极、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方向发展时,就是T+型人格。当冒险行为具有破坏性质时,就是T-型人格。在T+型人格中,又可依据活动的特点进一步分为体格T型和智力T型。极限运动员代表了体格T+型,一些科学家或思想家代表了智力T+型。
(2)对立类型理论
①A-B型人格:福利曼和罗斯曼描述了A-B人格类型。A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是性情急躁,缺乏耐性,属不安定型人格。具有这种人格特征的人易患冠心病。B型人格的特点是:性情不温不火,举止稳当。在需要审慎思考和耐心的工作中,B型人往往比A型人表现更好。
②内—外倾人格
荣格依据“心理倾向”来划分人格类型,最先提出了内—外倾人格类型学说。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时,就是外倾人格;而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主体时,就是内倾人格。
(3)多元类型理论
①气质类型学说
气质说源于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盖伦提出人的四种气质类型是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解释气质的生理基础。他依据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即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划分了四种类型。
(2)性格类型说
斯普兰格依据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六种形态,将人划分为六种性格类型。不同的性格类型具有不同的价值观成分。奥尔波特依据这种划分编制了“价值观研究量表”。
经济型:这种类型的人注重实效,其生活目的是追求利润和获得财富。
理论型:这种类型的人具有探究世界的兴趣,能客观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力图把握事物的本质,尊重事物的合理性,重视科学探索,以追求真理为人生的目的。
审美型:这种类型的人对现实生活不太关注,富有想象力,追求美感,以感受事物的美作为人生的价值。
权力型:这种类型的人倾向于权力意识和权力享受,支配性强,其全部的生活价值和最高的人生目标就在于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得到某种权力和地位。
社会型:这种类型的人能关心他人,献身社会,助人为乐,以奉献社会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
宗教型:这种类型的人信奉宗教,相信神的存在,把信仰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1)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即本我、超我和自我。
①本我位于人格的最底层,是人的原始的无意识本能、欲望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它要求满足,遵循快乐原则;
②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它遵循道德原则,起着抑制本我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以及追求完善境界的作用;
③自我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位于人格的中间层。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起着调节的作用,它遵循现实的原则,既要尽量满足本我的要求,又受制于超我的约束。
人格结构中的这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行其责。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的状况;当三者发生冲突无法解决时就会导致心理的疾病。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人格的发展就是心理性欲的发展;人格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口腔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 6岁)、潜伏期(6~11岁)和生殖期(年期)。
(2)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艾里克森接受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基本框架,但更强调自我的作用,认为人格是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组成的统一体。他认为个体人格发展要经过一系列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标、任务和冲突。各个阶段互相依存,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艾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为8个阶段。
(3)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荣格认为人格既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结构,又是一个层次分明、相互左右的结构,由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组成。
①意识是人格中能够被个体知觉的部分,意识与个性化同步,在个性化过程中产生出的新因素,即“自我”。
②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面,包括那些被个体遗忘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个体潜意识的内容为“情结”。
③集体潜意识是遗传的,为集体所有,反映了人类进化过程中演化的精神产物。集体潜意识的内容主要为“原形”。
对于要参加AP大考的同学来说,现在正值打牢知识基础的黄金时间,要是过多的科目和考点让你迟迟找不到复习状态,点击预约试听【唯寻APsummer vacation精品班】——
点击
AP心理学复习资料推荐 除了资料外你的 AP心理学复习时间安排好了吗?
查看。
学习有方法,成长看得见
筑梦牛剑/G5/常春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