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中文中有许多文学常识需要同学们来记住的,下面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在学IB中文的时候经常要注意的一些常识以及同学们平时都该怎么来学IB中文哈!
IB中文的语言与文学分为语言和文学两大板块。语言部分主要学习文化语境中的语言、语言和大众传播,文学部分学习文本和语境及文学的批判性学习。
语言模块主要探讨语言是如何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发展的,语言在不同的领域分别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通过阅读不同的文本学习语言、群体语言、性别语言和文化生态等等。
文学模块侧重的自然都是文学作品的分析,而且粗略的通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做到精读。学员需要在对作品进行细读和分析后,探究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对文学文本创作的影响,及不同背景的读者对作品的不同解读。
大多数学员对文学作品的学习都只停留在了解故事梗概与主题意蕴上,而IB中文课程关注的远不止这些。学习IB中文,在微观上我们需要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历史背景、作者人生经历、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文本写作手法、结构设置、深层主题意蕴等等。
在宏观方面,学员还需要明白诗歌或小说等某一文学体裁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的整个发展脉络。只有在深度和广度等不同维度上对作品进行精细解读,才能真正理解一部作品所具有的文学价值。
整个IB中文课程都是在培养学员的分析与鉴赏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员得到的不仅仅是语言和文学的专业知识,而是一种终身受用的技能与思维方式。
IB课程对于语言的考察非常重视,它强调整本书的阅读和学习,以及训练学员对母语文学敏锐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同时兼具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中文A 的课程考察重点不是中文语言的本身,而是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培养学员的“社会洞察力、审美和文化素养和有效的交流沟通技能,以支持他们未来的学术研究”。
尤其是在学IB中文的文章时更要注重再现生活现实,揭露社会弊端,多数作家常常通过次要人物来反映社会现实。如果把主要人物看做“点”,次要人物就是反映社会现实的“面”,他们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搭建舞台,例如《变色龙》中广场上的人群,《范进中举》中的众乡邻,《孔乙己》中酒店的客人。他们或冷漠,或势力,或喝酒……为我们展现了一幕幕生活场景,描绘了一幅幅生活画卷。虽然次要人物在作品中笔墨不多,但是通过他们展现出了气象万千的社会画,搭建出宽广深远的社会背景。
就像不是每个中国学员语文都好一样,IB中文虽然比别的科目更靠近我们的文化环境,但难度可是毫不含糊。 除了要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之外,更要深入了解文学技巧及手法。对于身兼多门选课和论文任务的IB学员来说还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如果你觉得需要特别辅导,或者在别的科目上遇到了困难,都可以点击预约试听【唯寻IB复习冲刺班】——
点击
怎么准备IB中文考试呢?先来分清IB中文考试与传统语文课的区别吧
查看。
学习有方法,成长看得见
筑梦牛剑/G5/常春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