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BDP中,商品经济是同学们需要熟练掌握的定义之一。本期我们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些IB经济商品经济知识点,赶紧把这部分的点早早掌握起来吧!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经济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以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低下,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劳动分类
具体劳动。具体劳动是在各种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并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贯穿于商品经济的全部过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
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量是由劳动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里的“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指劳动力的正常性质,即“劳动力在它被使用的专业中,必须具有在该专业占统治地位的平均的熟练程度、技巧和速度。……这种劳动力必须以通常的平均的紧张程度,以社会上通常的强度来耗费”。它意味着形成价值量的劳动力和生产条件都必须具有正常的性质。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如果你对经济这门课感兴趣,但不知道如何提留国际课程要求的能力,假期就是一个练基本功的时候,在summer vacation提前学习DP1国际课程知识,提留学术写作能力,为将来的考试、竞赛、IA、EE、TOK等论文任务做基础准备,点击预约试听【唯寻IB暑期先修班】——
点击
IBer们平时如何学习IB经济呢?除了词汇多看经济新闻也是非常重要的
查看。
学习有方法,成长看得见
筑梦牛剑/G5/常春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