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国际学校国际体系1男孩Matthew的妈妈Rose,我的孩子是一个性格开朗、爱好广泛的中美混血。看似充满光环,但单从他成长的角度来看,他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我难解决的头等大事。由于教育理念,文化沟通,他知识储备超前等种种原因,我们不断经历转学、退学、在家自学。在不断寻找合适的学校的过程中,他的教育路从上中国际转学到青苗,鼎石,再到长达半年的home school。终于,在2017年他找到了他理想的学校,UWC(世界联合学院)...
(我和Matthew的合照)
我的他张汉盛 Matthew
Matthew2001年出生于美国加州。3岁时,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上海拍摄了一个平面广告,从此迅速在童模圈走红。从国际学校早期开始,Matthew就迷上了音乐,10岁那年,他和来自不同国际学校的小伙伴们组成了“Blue Fire”少年摇滚乐队,后来还登上了上海爵士音乐节和迷笛音乐节的舞台。参加过《快乐大本营》等综艺后,他又被郭敬明导演选中出演电影《小时代》3和4扮演其中“少年宫洺”的角色。


(Matthew在2018上海国际时装周走秀及时尚街拍)
那么...Matthew的教育之路到底是怎样的呢?
如何为他择校?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故事...
选择UWC的契机
了解到UWC是一个意外的机会。2016年春天,在他home school过程中,我带他参加了一个讲座。哈佛中国负责人王颐先生在讲座上深度解读了一篇名为“力挽狂澜”的报告对我的触动很大。让我不禁反思应以怎样的成长心态面对国际教育?国际教育的真正意义又是什么?”
(我的他Matthew)
我在这次讲座中重新思考“什么是好学校”。他家属在为他择校前需要综合评估他的能力和性格特点,选择“适合”他的学校。王颐先生是讲座请来的教育专家,同时也是UWC常熟的创始人之一,在讲座中也是我第一次听说UWC。我感到非常震惊,竟然会有如此教育观念的学校,于是带着Matthew报名了启行为期两周的Summer Camp。这次沉浸式的营地经历带给他非常好的体验。因为夏令营中的重点不是在于教他学术知识,而是让他学会“发现自己,连结他人”。在夏令营中,Matthew的导师是一位UWC的毕业生,他说他很受启发,未来非常想成为导师这样的人。Matthew在这次营地经历中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思考“who am I now”和未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被这样的教育理念深深吸引,这简直与我希望培养他的方向完全契合,于是和他决定申请UWC!尽管我当时已经手握鼎石的32万艺术奖学金...
(UWC常熟校区)
“相亲”式的面试
申请的第一步,就是下载UWC的申请表,一张长长的表里包含了很多各式各样的问题让他回答,比如自己未来想要什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看着这些问题的时候我想,就算申请不到,让他有机会思考到这些关于人生选择的问题,也很值得。UWC通过这些问题筛选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他。然后接下来还有笔试,面试,group activity等筛选环节...
在面试过程中,一位他需要面对三位评委的提问,而评委不仅仅只有导师,也有往届的学员。面试没有固定的模式,提问内容也并非学术。提问内容包罗万象,让人难以预料。一个环节是group activity。一个大教室内坐满了不同背景,不同国籍的他,以及一位导师。其实这个activity就像是一场他辩论,在这个过程中,他需要面对的是在一群人中,选择坚守自己的想法,还是选择追随他人。这是一个考验他参与、表达、互动能力的过程。
(UWC常熟校区)
在这一系列的面试过程中,我发现UWC的面试中看重的并不是考察他的学习能力,而是像“相亲”一样,完成一个他与学校相互了解和选择的过程。让他在面试过程中不断摘下面具,表现真实的自己。在互相不取悦的情况下,确认他与学校是否适合。
UWC第一年的学习生活
他是2017年入学的,入学第一年是G2pre-DP课程。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UWC学院都有G2的,其他UWC高年级的他甚至不知道这一年的他在学什么。其实现在已经称pre-DP为foundation year了。在这一年中,还是以基础学习和课程过渡为主的,这对于中国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Matthew与UWC校友合影)
他去了国外的UWC以后,面对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在课程难度非常大的情况下,这种教育模式的差别所带来的问题就体现的淋漓尽致了。
去国外UWC学习IBDP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尤其对中国的他来说,课程过渡是相当重要的。常熟UWC开设的G2课程,能够给中国他在国外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给他一个成熟的过渡。和Matthew一起参加了过渡课程的同学已经非常适应国外的学习了。
(元气满满朝气蓬勃的UWC常熟的他们)
Matthew说他的宿舍是完全没有标签的。一个宿舍内不会有超过两个相同国籍,并且他都处于不同的年级。这完全是UWC“求同存异”的现实安排,这完全符合UWC的世界观:UWC makes education a force to unite people, nations and cultures for peace and a sustainable future。在一个宿舍内,不同国家、民族的人相互理解,高年级和低年级的他互相帮助,让他学会如何与和平与他人相处。正如UWC他的T恤上所印的一句话“How can you have peace without understanding? How can you understand without knowing each other?”UWC为他们营造了一种体验式的教育氛围。这种共同生活的环境将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爱。通过在UWC的学习和生活,他将学会理解和欣赏包括自身文化在内的所有文化,并且能够拥抱彼此间的差异。我就是被这种UWC教育模式给吸引住的,多种个性、文化和观点在校园里交锋、融合的结果会带给他更好的世界观和更大的人生格局。
(uwc常熟校区)
至今,Matthew已经在UWC学习了一年半。在这段时间里,Matthew发现UWC是一所非常特殊的学校,不一定适合所有类型的他。就像有的人非常适合创业,有的人就不适合。因为UWC里有特殊的体验和挑战,他必须要有承受挑战的意愿和能力。
Matthew在国际体系1的学习生活,让我们更加庆幸当初的选择。Matthew选择了三年都在常熟UWC,因为他想要做更多的事情而不只是学习。他不仅自学了萨克斯风,还参加了其他的“知行”项目例如舞蹈,综合格斗,音乐剧等。在音乐剧的“知行”项目中,导师在确保他安全的情况下给予了他非常大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在时间短,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培训和排练等环节都需要他亲自安排和执行。这一切看起来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在全体人员三个月的努力下,他们在11月底成功的完成了演出。Matthew和小伙伴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了从无到有从0到1的“创业”的艰苦和快乐。
(音乐剧演出成功后全体人员大合影)
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件事是多么有挑战性啊!大部分人或许还是dreamer, 但他却在UWC努力成为了doer! UWC适合于喜欢挑战自己、立志成为明天的变革者的他。正如在UWC选拔他时所说,学习成绩不是的决定因素。UWC他应当来自不同背景,具备多种多样的技能、天赋和激情。他背景的多样性使UWC的校园与众不同。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我惊喜的发现他变得更有目标,有动力了。现在北京有个知名的青年音乐剧团在上海,他强烈要求去做intern,看他们怎么做灯光、道具,想要尽大的努力去学习!这一切努力,都是因为他在UWC看到了他的音乐未来。
UWC的课程安排在下午三点就结束了。结束后并没有导师来告诉你接下去你该干什么来充实三点到睡前的这段漫长的时间。在过去,他们不需要动脑子,时间全都被安排好了,但在UWC完全相反。因此,时间管理这项技能对于UWC的他来说就非常重要了。他必须学会成为自己时间的主人,这是一个年必须学习的过程。
(UWC他去边远山区支教)
UWC给予了他充足的自由,但是自由有可能是一种礼物,也有可能是一种毒药。在学校里,每天3点半他们基本上就没有课了。有些他会选择利用剩下的时间去继续学习;有些他会利用这些时间来组织志同道合的同学共同执行一个项目,哪怕只是一个微小的念头。能找到有共同兴趣的朋友,一起去策划,去执行,去感受从无到有。这是从dreamer转变为一个成功的doer的美妙过程。然而,在公共休息室里也能看到选择在下午三点后开始打游戏的同学,一玩就是很长时间... 那么这些他就失去了在UWC这样环境下的成长体验,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多元文化在UWC碰撞)
牛津剑桥精英创立,精研国际课程七年。专注于A-Level, IB, AP等国际课程全科培训,提供国际学校择校与英国优质大学留学指导。详询:400-8256-055
七年关注|国际课程辅导|竞赛课程提升|高端留学申请
本文由唯寻国际教育Visionacademy原创编辑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侵犯版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