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都知道国际学生想申请医学相关专业的难度是非常大的,下面我们就邀请到了唯寻的一位学子给大家谈谈她的IC生物医学专业申请经验吧!
IC生物医学专业申请经验
在重温英剧《唐顿庄园》时,我注意到剧中一位医生成功用肾上腺素救治了病人,这段之前被我忽略的剧情,此刻却引发了巨大的好奇——为什么肾上腺素看起来与水十分相似,却能让人起死回生?
我立刻暂停看剧,去网上搜索答案。面对大篇幅的药理解说,我不仅不觉得枯燥,还看得津津有味,这一刻我突然回想起小时候看医疗剧时,对剧中诸多药理知识感到好奇的自己。年幼时深藏的热爱,与今时今日的自己重合。
至此,我放心与经济“分手”,投入生物化学的“怀抱”。
抽丝剥茧,实践探索:从化学到生医
我的父母都是化学工程师,受他们影响,我最初的选课都偏向化学。
转折发生在高二的一次化学课堂实验中,为了测定药物中某种成分的含量,需要将药物完全溶解在水里,然而无论如何尝试调整实验方案,药物总无法完全溶解。
这激起了我的探索欲,为了解决问题,我查询了药物成分,发现这款药物中包含一种叫肠溶衣的“外壳”。它是为了让药物在身体内作用时,确保药物只在肠道内崩解的同时又保护胃粘膜。
看似简单的一层肠溶衣,背后蕴含着丰富的药理机制、药物与人体器官相互作用的过程,凝聚了科学家们治病救人的心血和智慧,而我也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了。
这之后,我又针对现代癌症疗法做了课题研究,深入了解了在癌症治疗中,药物与人体器官如何相互作用的机理与过程,这不仅拓宽了我对现代医学的认识,也帮助更进一步确定学习生物医学的热情。
学弟学妹们在确定专业时,也可以像我这样,先找准大方向,再通过一次次实践,摸索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逐步确定申请方向。
IC招生官说申请并不是单纯的看竞赛成绩
半路“转轨”到生物医学,我几乎没有相关竞赛成绩,这让我感到些许焦虑。
偶然的机会,我在哈佛学术活动峰会上遇见了IC的招生官,于是我大胆向IC招生官询问——没有竞赛成绩是否会影响申请者被录取的概率。
IC招生官回答说——无论是竞赛成绩还是日常生活,他们更看重申请者能学到什么,思考什么,而不是单纯地看成绩和结果。
招生官的回答启发了我,大家不要为了竞赛成绩或科研成果而去做这些事,更重要的是从这些经历中更深入地了解专业魅力,并且学到有用的知识提升实力。
其实无论是有科研成果还是有竞赛成绩,重要的是能将此在文书中呈现出来。其实刚开始写申请文书时,我也有点不知所措——
到底哪些活动适合写进文书里?该怎么介绍我参加的活动和获得的成就?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加入了“牛剑精英营”。
如果你也想加入到这个牛剑量产基地
如果你也想参与到这场学术狂欢中
扫码添加小唯咨询报名—
点击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