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平时在写IBEE论文时经常会引用一些文献资料,面对各种铺天盖地的文献信息,同学们知道该如何鉴别IBEE文献资料吗?下面给大家讲讲同学们在平时查找文献资料时会遇见的一些问题和解决办法。
首先我们先要明确这些文献资料都是从何而来,无外乎是文章报道、网络渠道、名人著作文章等几个渠道,我们就以经济科密给大家讲讲不同渠道都有着怎样的区别。
以下这几种引用情况同学们觉得哪个更有可信度?
引用了”Fortune Magazine”上一篇报道
引用了 “The Wealth of Nations”的一个观点by Adam Smith
引用了一条twitter, (可以发一条trump的twitter调侃一下)
引用了一篇个人blog,blog中引用了Adam Smith的观点,但是进行了改编
引用了一篇”Fortune Magazine”中的文章,文章中引用了Adam Smith的观点,同样进行了改编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以上这几种引用情况
引用的“Fortune Magazine”是比较有名的经济类的杂志,杂志类的文章的发表有编辑的审核,有校对的过程,属于业内审核过可以参考的观点。
引用的Adam Smith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在业界有普遍的认知度,有一定的借鉴度,“The Wealth of Nations”是Adam Smith的原著,如果直接引用作者本人的观点,属于Primary source, 也就是一手资料,没有经过别人的解读和改写,通常我们引用的时候建议引用此类资料。
引用的社交媒体类的语言,没有同行审核的过程,在学术类文章中不太有借鉴性(除法研究内容本身就是关于社交媒体的),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没有peer review的平台的信息都属于这一类 (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等)。
个人blog同样属于没有审核制度的平台,所以可信度也大打折扣。
杂质属于相对可信杂志,但是由于引用了Adam Smith, 属于Secondary resource (被三次引用则为Tertiary resource), 杂志文章作者不是原始观点的作者,在缺乏详细的上下文[context]的情况下,就如同下方的漫画,因为只窥见部分,所以我们十分容易曲解真实的内容,所以一般不太建议引用。
在复杂繁多的信息流中,同学们一定要记得筛选可信的文献资料,一般比较推荐权威人士以及杂志、媒体的观点,对于一些没有审核机制的平台,一般不建议同学们引用。除此以外,同学们也要注意在引用这些文献参考资料时要严格遵循学校的引用格式,对于一些非原创的内容,一定要引用,否则容易有抄袭的风险。
以上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一些关于IBEE参考文献的查找与引用问题了,希望大家都能够根据自己的文章找出心意的参考文献,考出高分。当然如果您觉得IBEE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开始写,欢迎您前来唯寻参加【IB课程班】,带你通过IB。
更多IBEE怎么写信息,点击
想要IBEE写得好 修改少不了 看大神如何写满4800个IB中文EE字数
学习有方法,成长看得见
筑梦牛剑/G5/常春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