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距离IBO官方规定的TOK日期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但是每个学校有自己的截止日期哦。如果您还未完成,不知道2021年IBTOK选题怎么选?也不知道如何下笔,那就来看看我们给大家带来的这篇有关IBTOK的范文思路吧!
我们给大家以2021年5月TOK中的Avoiding bias seems a commendable goal, but this fails to recognize the positive role that bias can play in the pursuit of knowledge.” Discuss this statement with reference to two areas of knowledge.选题为例。
IBTOK选题写作思路:
看到题目,首先我们可以从题目本身所包含的关键词入手,简要说明我们是如何理解“bias”、“commendable goal”、“positive role”这些抽象概念的。例如,从光环效应(指根据对他人的初步或局部印象推断出他的其他特质)等认知偏差,到性别歧视等社会偏见,再到统计学领域的预测偏差,光维基百科中罗列的偏见、偏差、偏误就有数十种,而其中也不乏可带来正向影响,或能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好偏见”。你需要告诉考官,你的论述将从哪个角度进行分析。
解释完关键词后,我们需要考虑的是,题目背后蕴含着什么样的知识性问题,即有关我们如何获取、了解、运用知识的问题。比如,偏见是否总是负面的?偏见在对于知识的追求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哪些情况下偏见是有利于知识生产或传播的?这些知识性问题将引导我们进一步思考题目所给出的statement,从而帮助我们确定可以引以为例的知识领域(AOK)以及一个核心论点——同意,不同意,或是某种程度上的中立。
决定好要将哪两个知识领域的实例作为论据后,我们就可以针对每一个知识领域,分别阐述我们的论点(claim)、论据,以及相反论点(counterclaim)和相应论据,从而展现我们在这一问题上的思考的深度和全面性。
以人文科学(human sciences)领域为例,人们的认知偏差往往是行为经济学、社会心理学等方向的主要研究对象。比如,心理学家Amos Tversky和Daniel Kahneman曾在尼克松访问北京和莫斯科前,要求实验的参与者们判断代表团几项交涉项目的成功率,又在尼克松回国后请他们回忆自己之前的判断。
实验发现,基于对交涉结果的了解,参与者们所回忆起的内容明显更贴近事实,这种现象后被称为后视偏差(hindsight bias) 。类似这种情境下,我们不仅不该避免偏差,反而应该通过实验揭露并分析这些真实存在的偏差,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认知方式并做出决策。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文科学领域中,偏差、偏见就总是必要或正向的。关注过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当时的主流媒体和主要民调机构的选前预测都纷纷描绘出了希拉里的胜利之势,直到大选结果出炉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背后原因其实就在于他们错误判断了族裔多元化程度对大选的影响——高估了少数族裔的投票率,低估了白人选民的投票热情。
这些偏见和偏差直接导致了民调的失败,也使大众对于民调的信心一落千丈。综上所述,bias在人文科学领域可能是帮助我们获取知识、加深对事物了解的重要研究课题,但也可能在我们求知的过程中严重影响我们最后产生的知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样的论述结构和方法可以套用在不同的知识领域,从而完成题目中“结合两个知识领域进行分析”的要求。文章最后,我们可以将两个知识领域之间的相同处和不同处进行对比,总结概括一下论述的内容,再重申一遍我们的核心论点作为收尾。至此,一篇逻辑清晰、内容充实的TOK论文就完成啦!
同学们在写TOK的时候同学们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这样既可以节约您的时间,又能够给你最专业的修改意见。如果您有需求的话,欢迎您前来唯寻IB培训班。点击【预约试听】即可了解。
点击
查看更多。
学习有方法,成长看得见
筑梦牛剑/G5/常春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