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很多英美双申的同学都拿到了美本,今天想给大家介绍的是拿到芝加哥大学的学姐,来看看她是怎么申请芝加哥大学本科并且成功拿到的吧!
小V是我见过有主见、自信的学员之一,我觉得她身上可贵的一点就是——她很认真的在追求自己热爱的,而不是一味地看重录取结果,做各种选择的时候也不是只考虑自己擅长的,这种把过程看的比结果更重要的可贵心态,我相信会伴随她的一生,也会让她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大放异彩。
——唯寻国际教育顾问Stan
口述/ 小V
整理/ 唯寻小助手
美国申请起步晚
我从去年4月份才决定要加申美国,5月份才陆续开始正式做申请准备,相当于留给我的时间只有5个多月的时间,而我的竞争者们可能是要花两三年的时间去准备,所以这个决定当时看来简直就是在搞笑。现在拿到了芝大,也有很多人会来问我有什么申请经验,但我觉得比起经验,我更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是——你觉得自己能拿到全美Top10的知名大学芝加哥大学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要说拿到录取的原因的话,其实应该有很多,比方说虽然没有SAT,但我的语言成绩和校内成绩都是不错的;还有比如我的文书在经历几次三番波折之后,成稿还是比较精彩的;再比如我的在专业上的活动、竞赛经历,应该也会是加分项。
但是如果要说是“决定性因素”的话,一般都会是更加“宏观”一点的东西(笑),于是我思索了一番,觉得用“勇气”这个词。
是我脱离舒适圈,选择转轨国际教育的“勇气”。
我一开始的成长轨迹应该是重点早期、重点国际学校,然后冲刺国内的知名大学。混得不错,等到初三下的时候直接就保送进了省重点,不用参加中考也是格外的舒适。基本上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进入国内top的大学是非常有希望的。
但是就在保送之后的summer vacation,我突然就萌生了要去国外读国际学校的念头。
一方面是因为我接触到了一些正在英国留学的学长学姐,他们和我分享了上学的感受和经历,让我对国外自由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模式产生了兴趣;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之前去过英国,这个国家,包括伦敦这个城市,都令我一见钟情。如果能去那里生活、学习,冲击牛津、剑桥这样的大学,这在我心里是一件很fancy的事情。
所以,尽管这个决定很仓促,而且注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还是一边兼顾着国内高一的学业,一边开始准备英国国际学校的申请,终于在高二的时候顺利的“正式转轨”英高。
果不其然的就是我到了英国之后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较严重的就是一个英国口音适应的问题——我简直觉得我之前学的都不是英语,导师们的british accent经常让我听不懂课,也不敢开口去主动交流或者是展现自己。其他方面也都遇到了不适应,比如学习模式、考试形式,所以刚开始去的时候简直是大型灾难现场……
但是回头想想还是觉得这个决定非常正确,吃的这些苦也很值得,因为一旦适应之后,国外那种保护你的个性、支持你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教育体制,多文化碰撞的生活环境,以及针对兴趣国际课程钻研的学习氛围,相比于国内应试教育下千篇一律的学习更加吸引我。
第二就是我在仅剩5个多月的时候依然选择了加申美国的“勇气”。
在我参加John Locke论文比赛的时候,我遇到了我的论文导师,他是芝加哥大学经济研究员,负责全程指导我准备竞赛。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向我介绍了很多美国大学的事情,还强烈的给我“安利”芝大,这应该可以算是推动我加申美国的一个“导火索”。
而我真正决定要加申美国的时候距离提交申请的ddl都已经只有5个多月了,真的是属于“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而且都已经不能算是“半路”了,感觉人家都已经快到终点了,我才开始准备。
但是我就是那种认定了一件事就会完全投入进去的人,尽管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但是我还是很努力的从我的背景里去挖掘适合美国方向申请的点,然后死磕还有努力余地的文书,也获得了很不错的结果。抛开过程中的那些因素,我觉得如果没有迈出这“第一步”,就不会有后面的故事,所以这个决定非常重要。
而在后面申请的过程当中,“勇气”依然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首先是我早申直接押宝Top10的“勇气”。
当时我也犹豫过,是不是应该选择更加“保险”的学校作为早申校,毕竟早申的录取率会相对高一点,如果选择一个综合排名稍微后面一点的,应该可以增加录取的几率。
另外,芝大的文书是出了名的难写,我本身准备的时间就比较紧张,选择芝大还是有一些压力的。但是同样我现在也是非常庆幸自己把早申的宝贵机会给了芝大——我的伯乐。
其次就是我写文书的时候“另辟蹊径”的“勇气”。
一开始我的文书是比较中规中矩的写的我在学术方面的探索,但是我的文书导师都觉得比较枯燥,让人完全没有读下去的欲望。所以后来我们经过很多轮的头脑风暴,很长时间的反复沟通,舍弃了我开始的主题,挑选了一个比较独特的视角——我作为在中国和英国都生活了很多年的人,去观察和调研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英国皇室文化的碰撞。(记得那是我打语音电话到凌晨三点冒出来的点子……果然夜晚比较creative……)
这篇文书的书写过程也是非常的艰辛,但是成文效果确实挺不错,打动了芝大招生官,所以我觉得这些辛苦也都是值得的。还有芝大的附加文书,也是出了名的难写,但也正是因为他的“难”,其实也给了我们更大的发挥空间,就比较容易写出惊艳的文书来。
从这一点上来说,其实也是美国和英国的申请差异的缩影。
英国的文书主要还是偏重于学术方面,剑走偏锋的写自己的兴趣爱好、社会活动之类的并不占优势,所以形式相对死板。就拿我比较熟悉的经济学来说,大家看的书其实都差不多,所以写来写去很多内容是有所重复的,国际学校阶段对经济的认知也是较浅的。
但是美国的文书就不一样了,它特别关注你个人的经历,哪怕完全和学术没关系也可以,只要能让招生官看到你的闪光点都可以,整个的包容度还是很大的。
所以说大家在选择自己未来方向的时候,也可以充分考虑一下是不是喜欢这个国家的一种文化氛围,例如我就读的英高有一些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同学,他们其实是非常不喜欢英国的,他们更喜欢那种美式自由的文化,而强迫自己融入一个并不是很喜欢的文化,其实是一件挺“struggle”的事情。
除了“勇气”之外,我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可能就是心态调节的比较好。
因为我的申请时间比较紧张,整个过程当中其实一直处于一个高强度、高压力的状态,比如在申请ddl前一周,我有5个至关重要的事情全部集中在那一周内,可以说是“魔鬼”的一周(痛苦面具)。但是我的心态一直都比较平稳,包括我被剑桥拒了的时候,也没有“心态崩了”的状况(虽然还是失落的)。
这其实也是我挺想告诉学弟学妹的一点,因为我一直觉得拿到称心如意的并不是的重要的事情。不管你有没有去到你的梦想,但你要记住你一路申请的时候,已经做了所有的准备,这些准备永远是不会白费的。这个过程是一个你自我发掘的过程,是一个看到自己的潜力、自己的方向、自己的目的地的过程,这种对自我更全面、更有深度的认知,是比什么都重要的。
就比如我参加“牛剑营”的时候就非常的开心,并不是因为我觉得这可以增加我申请牛剑成功的几率,而是因为我接触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优秀的那批人,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会迸发很多灵感,也从彼此身上学到了很多,这个过程是很享受的。
所以我希望大家也可以不要执着于那一纸,更加专注于这个努力拼搏的过程,也许你们会更享受这段旅程。
当然啦,我还是建议学弟学妹们可以早一点进行长线规划,千万不要学我,把所有的事情都挤在一起,这样实在是风险和压力都太大了。如果时间上比较宽裕的话,我们就会有余地去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
另外我也是非常建议大家还是找专业的导师帮忙规划的,因为申请上的工作真的是千头万绪,自己在兼顾学业的同时真的很难把所有事情都考虑周全,所以有了专业导师的帮忙,我们就能省下很多时间,毕竟时间才是宝贵的东西。,祝大家都能录取到dream school!
同学们如果有申请美本的意愿还是要体现出自己的综合能力,因为美本与英国大学的对于申请者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美本更看重学员的发展能力。同学们也可以先预习一些AP课程提前了解清楚,这样在开学的时候学习也会更加得心应手。想了解更多申请信息吗?点击【预约试听】了解更多吧!
点击
美国本科会计专业学校排名靠前的有那些?这几大美本会计牛校据说是会计人的梦想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