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中文中有很多文章需要同学掌握学习,今天给大家讲解的是IB中文《玩偶之家》文章解读,除此以外,我们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其他有关IB中文的书单,希望大家都能够重点注意这些文章。
介绍
《玩偶之家》,19世纪挪威最伟大的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的著名社会剧,作于1879年。主要写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
作为一个有革命意识的作家,易卜生经常以作品挑战当时社会的种种既有规则。我们常形容一个想震撼身边人、引起轰动效果的人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而他易卜生呢,却是“戏不惊人死不休”。
在《玩偶之家》中,易卜生就给读者塑造了一个跟他本人一样,胆大叛逆、不怕惹麻烦、在那个时代中令人感到行为之乖张甚至于惊世骇俗的女士,娜拉。
人物
鲁迅评了这部作品,写成文章就是《娜拉走后会怎样》。大意是娜拉的自由意志是好的,值得欣赏的,但当她投身于那个弱肉强食的真实世界,必然被啃噬得七零八落、尸骨无存。因为什么呢?男权社会,一个不熟悉规则的女子是无法生存的。
先生的眼睛和笔都是犀利的,由欧洲社会反推回当时的中国社会,极尽批判
但是今天我们不评娜拉走后会怎样,我们评娜拉为什么要走。我们选择的角度是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呈现。
简单来说,是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寻求和肯定
易卜生将娜拉塑造成为一个另类的贤妻良母;
在举家艰难之时,娜拉瞒住丈夫,借了一笔巨款。在19世纪的欧洲,作为中产阶层的家庭在财产观念方面是相对保守的,然而娜拉当机立断,并且在随后的几年中默默攒钱、做工还债,不耽误给学员的花费,而给自己买衣服“挑最便宜的”。
娜拉是一个很“作”的人。看似身为乖乖女的她,实际上一直都在默默地叛逆,或者刷“存在感”。透过细节引导,易卜生也令读者一个想要脱离束缚的女子:
“从口袋里掏出杏仁甜饼干” “把杏仁甜饼干掖在衣袋,急忙擦擦嘴”
她一方面是众人眼中青春洋溢的少妇,与丈夫海尔茂琴瑟和鸣,与学员关系亲密,玩到一起;然而另一方面,她却多年来享受着丈夫老朋友阮克先生对她的单相思,不愿正视,保持暧昧;
此外,明知独自赚钱供养家庭的丈夫对金钱高度敏感、抗拒借贷,她却出于自己对家庭需要的判断,借了高利贷。事后哼哧哼哧地抄字赚钱、借节日机会来要钱,想独自补窟窿。
可见,她不满足于做安静的“花瓶”“小鸟”“小松鼠”,而是想承担更多,改变更多,享受更多。事实证明,她的手段虽然青涩、考虑不周,但是的确是个能在危急关头,独自解决问题的人。她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有选择的资格。
结论
娜拉身上的矛盾性之一,是贤妻良母的形象与个人意志的对峙 ,也是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博弈。
这段婚姻中,存在着债务、情感、价值观等多重暗礁,最终集中爆发。当想象中的贤妻良母角色被丈夫狠狠否定,娜拉就坚定地选择背离这一对家庭的信仰了。
在这一角色身上,我们能够提炼出的全球性问题是:
信仰/信念,教育和价值观:个人价值观念与普世价值观念的碰撞对个人选择的影响(是激发了抗争欲、一争到底?还是由此屈服普世观念?)
政治、权利和公平正义:女性群体在争取平等权利之时的遭遇
1、《朗读者》(德)施林克
2、《追风筝的人》(美)胡赛尼
第二部分:精读作品
3、《苏轼词》(宋)苏轼
4、《茶馆》(现代)老舍
第三部分:同体裁编组
5、《台北人》(台湾)白先勇
6、《传奇》(海外)张爱玲
7、《妻妾成群》(当代)苏童
第四部分:自选作品
8、《目送》(台湾)龙应台
9、《美食家》(当代)陆文夫
10、《棋王》(当代)阿城
IB中文虽然比别的科目更靠近我们的文化环境,但难度可是毫不含糊。 除了要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之外,更要深入了解文学技巧及手法。对于身兼多门选课和论文任务的IB学员来说还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如果你觉得需要特别辅导,或者在别的科目上遇到了困难,都可以点击预约试听【唯寻IB复习冲刺班】——
点击
IB中文考试难点都有哪些呢?同学们在平时又该怎么来学习IB中文呢
IB中文A语言与文学复习书籍推荐 这些考试真题一定能够让你对于IB中文A有个清晰的认知
查看。
学习有方法,成长看得见
筑梦牛剑/G5/常春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