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是很多同学都会选择的科目,但是由于众多的概念和术语劝退了不少同学,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个AP生物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基因分离定律适用范围
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开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
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
3.细胞核遗传只有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分离规律不能直接解决,说明分离规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基因分离定律的限制因素基因分离定律的F1和F2要表现特定的分离比应具备以下条件
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基因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
2.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
3.所有后代都应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
4.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分类
已知亲代的基因型或表现型,推后代的基因型或表现型及比例。此类问题比较简单,一般用棋盘法或分支法图解可推知。需注意的是显性性状个体有两种可能性需确定。若一显性个体的双亲或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则它必为杂合子,但无隐性个体不一定为显性纯合子。
已知后代的表现型或基因型,推亲代的基因型或表现型。思路一:由性状入手突破。在已知显隐性关系的基础上,隐性个体一定是隐性纯合子,其亲代和子代的细胞中,至少有一个隐性基因。
利用典型比例关系去分析
①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则亲代一定是杂合子(Bb),即Bb×Bb→3B__:1bb;
②若后代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的比为1:1,则亲代为测交类型,即Bb×bb→1Bb:1bb;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BB×Bb或BB×bb或BB×BB。
解题方法
确定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若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个体杂交,子代只表现出其中一个亲本的性状,则此性状为显性性状;若两个性状相同的个体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子代中不同于双亲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根据性状推基因型,结合比例推基因型
遗传概率的计算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
①用分离比直接计算,如人类的白化病遗传:Aa×Aa→1AA:2Aa:1aa,杂合的双亲再生正常学员的概率是3/4,生白化病学员的概率是1/4。
②用配子的概率计算,先计算亲本产生几种配子,求出每种配子产生的概率,再用相关的两种概率相乘。如白化病遗传,Aa×Aa→1AA:2Aa:1aa,父方产生A和a配子的概率各为1/2,母方产生A和a配子的概率也各为1/2,因此再生一个白化病学员的概率为1/2a×1/2a=1/4aa。
AP整体都对学员的理解和表述能力要求比较高,有一套独特的答题思路,不熟悉这个模式的学员在应答时常常会觉得无所适从。如果想更好地适应AP的考试套路,可以点击预约试听【AP复习冲刺班】——
点击
AP生物五分率分析 看看对照这些AP生物知识点你拿理想分的障碍在哪里
查看。
学习有方法,成长看得见
筑梦牛剑/G5/常春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