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际文凭组织调整了IB中文A语言文学的考试大纲,但是IB中文A语言文学的考试难度确实越来越大,因为SL阅读难度降低,会导致很多人选择SL,无形之中加大了同学们考试的压力。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复习,本期给大家带来的是IB中文A语言文学书单中的《胭脂扣》的讲解,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的学习。
1.创作背景
作家李碧华出生于50年代的香港,祖上资产丰富,在家中听闻过很多旧式的人事斗争,这种环境和残余的记忆为李碧华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和灵感。成长期间社会接受港英式教育,然而对中国文学最为倾心。小说创作于1984年,正值1984年中英谈判尘埃落定,1997年香港将回归祖国。一时间社会上香港市民陷入了焦虑中。1997成了香港市民眼中的大限,因为他们对中国大陆的印象集体停留在20世纪30年代的影片。港人集体陷入1997一旦到来,就会摧毁他们现有生活的恐慌之中,继而引发了港人80年代末的集体怀旧潮。港人开始在怀旧中寻找历史、确认身份、想象家国。李碧华凭着作为记者、作家的敏锐感抓住了这一时代特征,适时地迎合了香港人的阅读趣味,写出了具有浓厚怀旧意味的作品《胭脂扣》。
2.內容与主题思想
简介
1987年的一夜,女鬼如花到报馆求登寻人广告,并缠着袁永定不离开。如花是五十年前石塘咀名妓,曾经与南北行少爷陈振邦陷入深情挚爱,双双情定对方,却在陈家的压力下陷入贫穷。于是如花寄希望于来世,拉振邦吞鸦片自杀。然而死去的如花在阴间久候不见振邦,事过五十年,来阳世寻觅。永定和他的女友凌楚娟,同情如花的遭遇,倾力帮助她找人,但是最终发现振邦没有死去,被救活后娶妻生子,却因痛苦而吸毒最终沦为乞丐。
主题
两代人之间爱情观的差异;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爱情悲剧,包括真挚激越的情怀,以及身份阶层差距的阻碍;香港回归之际的政治讽喻,以如花对十二少爱情「五十年」的不变,隐喻对政治局面难以预测的忧虑。
《胭脂扣》是香港作家李碧华的经典作品之一,同学们想要理解和掌握还是较为容易的。IB这次改革实际上是要求同学们在实际的阅读中进阶自己的文学阅读和批评水平,扎实的阅读和学习文学作品。想了解其他文学作品吗?赶紧来参加唯寻国际教育IB课程班,唯寻精英带你品味经典作品。
点击【IB中文文学A 真的不值得选吗】、【IB中文A 一个不需要背诵古诗、词语解释的母语课】即可查看。
学习有方法,成长看得见
筑梦牛剑/G5/常春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