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的同学们应该知道受疫情的影响IBO调整了一些考试科目【IBO宣布5月大考不取消 但IB考试内容又调整了】,IB中文A取消PAPER2,因此PAPER1的比重也就由原来的35%进阶到了55%,因此很多同学就会问IB中文Apaper1新旧考纲会发生变化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新旧考纲之间会不会有变化。【如何学IB中文A呢?这些实用的IB中文A学习资源让你助力拿7分】
不难看出,除了“标准D语言”保持不变,标准ABC都有细微变化:
1)标准A仍为“理解与诠释”,但有两处变化:
一是原来是“对选文思想和情感”的理解”(the thought and feeling of the passage),新纲新增了“从其含义中得出合理的结论”(draw reasoned conclusions from implications in it)的表述。
二是在理想分档的描述中,新纲标准新增了“更广泛含义和微妙之处”(larger implications and subtleties of the text)的描述,较之原来的“高水平”诠释显得更具体。振语认为,“更广泛含义”是对文本多义性和丰富性的强调,也是对读者进行个性化解读的一种鼓励;而“微妙之处”则与课程宗旨中的“培养对正式的或具有美感的文本质量的敏感度”相呼应,强调对“微妙之处”的把握,其实考察的就是解读者对文本质量的敏感程度,加之不同解读者所能关注到的细微之处往往各有千秋,故此语也可视为对个性化解读的一种鼓励。
2)标准B从原来的“对作者选择的鉴赏”(appreciation)改为了“分析和评价”(analysis and evaluation)。其中也有两处需要注意:
一是新旧标准B都强调了对作者如何选择以形成意义的鉴赏,但旧纲中明确指出是在“语言、结构、技巧和风格”这几方面的选择,但新纲中是从“文本特征”和或“作者的选择”(textual features and/or authorial choices)两方面来界定的。振语认为,“文本特征”偏向选文作为某种文体的共性特征,“作者的选择”则更多体现出选文在作者笔下的个性特点,以共性和个性的方式来作为标准引导学员,更容易考察出学员对于某种文体的文体特征的理解和把握程度;而用文本特征而非语言、结构、技巧和风格来指代,也给学员分析角度的选择提供了更灵活的自主性和更广阔的开放性。
二是新纲标准B在“分析”之外新增了“评价”,而旧纲标准中只有“鉴赏”。如果对照大纲附录的“指定术语表”来看,“分析”和“评价”这两个词大纲都有给出明确的术语界定,但“鉴赏”这一术语却不在其中。
3)标准C最大的变化就是新增了“有重点”,旧纲标准C是只需有效组织、清晰连贯即可,语言、结构、技巧和风格等各方面需要面面俱到,而新纲标准C则明确强调要“有良好的重点”。
引导题在旧纲的SL卷一中有,HL卷一则没有。很明显,“引导题”是区分不同水准和影响文本分析难度的一个关键元素,附有引导题的文本,解读起来会比没有引导题相对更容易一些。
当然,对于不善于利用引导题的同学或者文本解读能力较弱的同学而言,有没有引导题都一样。如果回看历年SL真题给定的引导题,还是能看出,解读的难度因为有了引导题的指引而明显降低了许多。
新大纲SL和HL的卷一都有引导题,但不像旧纲那样“一道关于理解与诠释,一道关于风格”,而是只有一道“针对某项核心技巧和形式要素”的引导题。振语认为,这一道题就是要给“焦点”或者说“重点”的选择指引方向。
从这个意义上说,新纲卷一出题的难度更大。因为如果出卷人给出的引导题不能准确展示出文本的特色,那对考生而言就有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当然,大纲也并未要求必须回应引导题,而只要求”分析应集中于文本某个方面”。尽管如此,在《首席阅卷人对于试卷一的建议》和《大学预科项目语言A常见问题》这两份来自IB的官方文件中,都强调了回应引导题的重要性。
IB的final 季到了,IB的同学们想必都能体会到学习压力,除了各种论文以外,想要合理分配精力,努力冲40+?点击预约试听【IB全科同步培训班】,线上线下同步授课,一线IB课程与你一起合理规划时间线,分类精讲真题,还有20小时实战测验,绝大多数学员至少进阶2个分数段。
上海唯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团队源自牛津、剑桥、美国常春藤等世界精英学府,专注于A-Level,IB,AP,IGCSE等国际课程全国际课程培训,并提供英美优质大学笔试面试辅导以及国际竞赛培训。
学习有方法,成长看得见
筑梦牛剑/G5/常春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