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level心理中。行为心理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章节,同学们在这边会遇见各种实验和知识点,那么今天就来一起看看Alevel心理学条件作用的知识点吧,来看看这部分同学们需要重点掌握哪些知识。
条件作用是一种强化行为的过程,被强化后的行为会增加频率和可预测性。而条件作用又分为经典条件反射和操控反射两种。经典条件反射通过把可以引起非条件反应的非条件刺激和无关的中性刺激相关联,就能将中性刺激转变为条件刺激,在没有非条件刺激的情况下也能独立引起反应,此时的反应为条件反应。
以经典Alevel心理实验巴甫洛夫的狗为例,本身食物可以使狗分泌唾液,但声响不可以。
接下来,在给狗提供食物的同时发出声响,狗分泌唾液;通过多次这样的关联后,当声响单独出现的时候,狗也会像看到食物一样分泌唾液。经典条件反射是基于非自愿反应而引起的作用,而操控反射则是在个体自愿的基础上刺激行为的改变。行为的后果会对行为本身造成影响。
在喂狗食前几秒钟,发出铃声或节拍器响声,接着再将肉末送入狗的口中。开始时,狗听到铃声只加注视,并不流口水,只是吃到食物时,才淌口水。但这种操作过程经过若干次后,只要一发出铃声或节拍器声,狗就立刻分泌唾液。很显然,狗对声音作出了反应。这种本来和唾液分泌无关的铃声和节拍器声,由于它们和食物出现的时间接近,现在则可以引起唾液的分泌。这种反应是后天学习得来的,巴甫洛夫称之为条件反射。
铃声和节拍器声称为条件刺激,它们受一定条件的制约。巴甫洛夫称食物为无条件刺激,称那种吃食物时流口水的反应为无条件反射,因为它是生来就会的,不是后天学习得来的反射活动。
由于这一条件反射所涉及的行为是由刺激引起的应答性行为,故称应答性条件反射。
结论:条件反射的基本定律——消退、泛化、分化
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仅仅呈现条件刺激物,不给予无条件刺激物,即不予强化,则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退而消失。这个过程称为消退。
当一种无关刺激物已成为条件刺激物,引起条件反射后,与此刺激物相似的别的刺激,也能产生相同的反应。这种现象称为泛化。新刺激和原来刺激越相似,就越容易引起泛化现象。泛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较常见,例如打过针的婴儿只要看到穿白大褂的护士就会大哭起来。
认识处于泛化过程时,刺激间的细微差别是分辨不清的。如果一再重复地对条件刺激进行强化,而对相似的其他刺激不予强化。那么,个体最后只会对特定的条件刺激发生反应,而对其他相似的刺激不再发生反应,这种现象称为分化。巴甫洛夫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呈现一个照明的圆形(条件刺激)以后,狗常常得到肉末(无条件刺激)的强化,但在呈现一个椭圆形之后得不到强化。不久,狗就有规则地对圆形流唾液,对椭圆形不流唾液。这种分化现象的出现,说明了狗可以分辨圆和椭圆的不同。
指的是在个体进行了某个行为之后,增加对象喜爱的刺激,例如奖励,就能够使个体进行该行为的频率增加。
是通过减少个体厌恶的刺激来增加行为频率。在斯金纳的实验中,被关在盒子里的老鼠按下杠杆后就能停止周围的噪音,于是按杠杆的行为就会增加。
惩罚的出现会减少行为的出现频率。
以上就是给大家分享的Alevel心理学条件作用的知识点了,秋季考试要到了,大家还是需要做好复习准备工作的,如果您觉得复习有点难度或者复习毫无头绪,那就可以来唯寻参加Alevel暑期班。
点击
查看。
学习有方法,成长看得见
筑梦牛剑/G5/常春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