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分数=学校重新提交的预估(学校自己订评估方案)+IA EE TOK(交由IBO评估)
那么,在录取公式中占据一席之地的IA、EE、TOK,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上一期,我们仔细介绍了EE,回顾详情请戳:
今天我们来来看看"玄之又玄"的TOK吧!
Part 1
玄之又玄TOK
Part 2
TOK题目三大特点
只能够选择其中一道,并且不能修改题目的任何措辞。
如果你想换个题目,可能要延期一年了,也就是说TOK的题目每年都 不!一!样!,使得你无法借鉴过往的题目!
TOK的论文题目涉及到对于“知识本质”的深层次思考,所涉及到的问题涉及到人类知识发展的底层逻辑。
这些问题相当于要求一个IB学员具有哲学家一样的思辨水平,从正反两面角度去深入反思命题中蕴含的微言大义。
评分标准总共三句话侧重六个要点,每个要点都是描述性的,受到评卷人非常大的影响。
而且采用整体印象评分法(global impression),更是让人看到焦虑抑郁,难过伤心。穷尽苦心孤诣之功,最后只是抄了一个题目,分文未动,岂不哀哉。
Part 3
论文写作通用的“六脉神剑“
《道德经》有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作为“玄”课中的“玄”评估,其中是有非常多的门径和“套路”的,
具体来怎么操作?我们就先以今年南半球11月份考期的题目为例帮你精准的分析一下论文题目。
*篇幅较长,干货满满,可以按需求观看
1
"If a disagreement about knowledge claims needs to be resolved, then it is essential to give equal attention to both sides.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is this good advice?
题目,命题人出对于知识本质深刻的洞见,意识到在人类知识发展过程中注定不是一帆风顺,和风细雨,而是夹杂着各种争议分歧和矛盾冲突。
当对同一个“知识命题”(knowledge claims)产生争执时,作为一个不偏不倚客观公正的“裁决者”,你会给到双方同样的资源和注意力吗?这能够解决立场的分歧和冲突吗?
还是在某些情况下,给到双方同等的注意力会助纣为虐,为虎作伥,使得伪科学假知识大行其道?这篇论文需要你辨析给予“同样注意力”的具体场景。
2
"Understanding something requires being able to answer 'What if...?' questions about it."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with this statement?
这个题目有涉及到一个知识发展过程中基本的事实,就是存在着一大堆的“what if”(“如果”/“假设”),
这个短语在英文字典中解释为“ something that could happen in the future”,也就是说将来可能会发生。实际上类似于中文世界中的“如果***是真的了呢”,比如“如果外星人要来地球了呢。”
而理解某事基本上就是弄明白某事发展运作的原理,那你在弄明白的过程中,为什么必须能够去回答一些关于“如果”的问题?
换句话说,作出各种各样的假设,并且去回答这些假设问题,为啥就那么重要,甚至是必要呢?论文可以围绕着这个逻辑展开。
而且要注意到,问题是问你是否同意?可以从正反主张(同意 vs 不同意)两个角度去展开论述和分析。
3
"Too much of our knowledge revolves around ourselves, as if w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universe"(adapted from Carlo Rovelli). Why might this be problematic?
这个观点的提出者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很多的知识确实是我们有关的(“revolves around ourselves”)
八个知识领域中,其中有六个都是研究人,另外两个(数学和自然科学)虽然研究的不是人,但是由人所创造出来,并且为人所用的。
比如微积分由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之后,就成为了在很多工程领域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利器。
这就会涉及到Carlo Rovelli所提出的一个问题,感觉我们是宇宙中最厉害的,所以所有的很多知识才是关于我们的。这有什么问题吗?
这个背后暗含了Carlo Rovelli对于人类过度自信和膨胀的嘲讽。
不过这个似乎并不是我们讨论的主题,我们讨论的是从知识的发展,产生,评价,以及影响作用的角度去反思这种“知识”现状的问题。
4
"The process of gaining knowledge is more valuable than reaching an end result." Discuss this claim with reference to two areas of knowledge.
这会进一步引发一系列关键的问题,“为什么过程就会比结果重要?”,
“所有没有取得结果或者只得到了错误结果的知识,就不重要了吗?”,
“如果只有过程才是最重要的,那么无论得到什么结果都无所谓吗?”
这个题目引发深思,让我们去反思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结论的深刻且复杂的关联。
5
“The questions we can ask depend more on what we already know than on what we do not know."Discuss this claim with reference to two areas of knowledge.
这个知识命题直接指向我们在追寻知识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正是人类不断的追问,持续性的回应这些追问,才构成了激动人心的知识发展的历史。
可以看出这些“问题”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但是,题目指出,我们所能够提出的问题更多的依赖那些我们已经知道的知识,而不是想要探索的未知。
果真如此,那么这是否会导致我们提出的问题受限呢?在具体的知识领域中是如何体现的呢?这就是此题想要认知者反思的问题。
6
"Reliable knowledge can lack certainty."Explore this claim with reference to two areas of knowledge.
这个题目中涉及到对于“可靠性知识”(reliable knowledge)和“确定性”(certainty)这两个重要概念的理解。
对于这两个概念的定义是论证这个题目的津梁。可靠在字典上有固定的解释,就是实验多次重复后得到同样的结果。
这个含义如何迁移到“可靠性的知识”上?
以及什么是“确定”的什么是”不确定“的?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在哪里?
在界定完概念后,就要努力去找到着两者之间的关系了。
缺少(lack)也是一个关键概念。
如果"人不能缺少水",那么"水"对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同样,如果“可靠性知识(不)可以缺少确定性”,那么确定性对于可靠的知识来说意味着什么?
Sayings:
总之TOK认识论的论文看似“玄之又玄”,实则“妙不可言”。
它力图通过寥寥千字,带你反思知识的本质,思考人类知识未来发展可能的去处,思考那些困扰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千年之久的知识发展和知识本质的问题。
期待你在TOK论文之路上能持续的探险和反思,享受这一段难得的旅程。
TOK 辅导
一篇优秀的TOK可以作为申请学校的写作样本,具备许多其他项目学员不具备的优势。
在优质知名大学的竞争中42+, 一分的差距则有天地之别:例如从42进阶到43 ,可竞争的学员则减少一半。
牛津剑桥精英创立,精研国际课程九年。专注于A-Level, IB, AP等国际课程全科培训,提供国际学校择校与英国优质大学留学指导。详询:400-8256-055
九年关注|国际课程辅导|竞赛课程提升|高端留学申请
本文由唯寻国际教育Visionacademy原创编辑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侵犯版权必究
学习有方法,成长看得见
筑梦牛剑/G5/常春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