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来自20届4班的Jason钱弘毅,也可以叫我杰森钱。通过DIY申请,我在ED II阶段录取了Colgate University的Geography / Environmental Geography 专业。
申请过程中,标化和活动或许不是我的特长。放眼望去,我在最后收到的申请结果,多数归功于我对专业和学校的选择。在这篇推文中,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在申请中的选择,希望能对大家日后的选校以及决定专业有所帮助。

定 专 业
All about Major
刚刚进入高一的我,对于在双语学校的学习感到十分陌生。我一开始不适应全程英语教学,对于托福和SAT也一无所知,所以我在高一上学期一直在探索并适应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在忙于准备标化和提升GPA时,我将专业决定的问题暂时搁置在一旁。
在高一第一个学期进入尾声时,逐渐适应高中学习节奏的我开始思考专业的问题。虽然我的计算机和化学成绩在学校还不错,可我很难对于纯理工科的学科提起兴趣。相反,倒是从初中开始,我便对地理有浓厚的兴趣。想把Geography定为专业的我尝试去了解这个专业,可从同学们口中,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极为冷门的专业。
当我把这一想法告诉父母时,他们第一个问题是:地理到底是学什么的?我一时语塞,于是我在Wikipedia上搜索了Geography:
“Geography is a field of science devoted to the study of the lands, features, inhabitants, and phenomena of the Earth and planets.”
换句话说,地理就是研究自然环境和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日常生活中,我特别喜欢研究地图,盯着地图看好几个小时也乐此不疲。在假期里,我常独自坐火车出去玩,不只是为了特定的目的地,而是体验火车线路以及沿路风光。在高一的暑假,我第一次体验了绿皮火车;本身没有空调,速度也不快的车厢中,我却因拥有足够的时间享受自然之美而乐在其中。之后的春节,在去长春滑雪的路上,我经过了往返各三天两夜的火车。全程硬座,十分拥挤的车厢中,我根本无法走动,可当我看到旅客们在途中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有说有笑时,我突然意识到穿行在大自然中的火车对于人们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自然与人类的紧密关系。

乘着绿皮车穿梭在太行山间




2019春运随拍
地理专业终究在我的心中扎了根。
重 在 参 与 的 活 动
All about Activity
在逐步了解我的专业的过程中,我也希望在课外有一些拓展性的活动。在高一前的暑假,我意识到我英语口语能力有待提高,便在高中报名参加了辩论社和辩论比赛。得奖或许是次要的;我参加辩论主要的目的依旧是提升我的口语表达能力。
辩论过程中的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离不开先前大量的论据收集,以及不断修改的一辩稿和反驳稿。我和搭档Wendy由于都是第一次参加辩论,没有什么经验,是在社长Bel的帮助下,我们完成了前期准备,挺过了一轮又一轮,在ADAC赛上获得了4强。这一次的比赛经历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并报名了之后的NHSDLC比赛。
跟第一次比赛一样,我依旧大量查阅资料,在确定好一辩的论点后,反复地研究各个论点的漏洞以及补救措施,并讨论了许多对方辩手可能说到的论点。
有一个好的搭档很重要。我担任的是一辩,相对轻松。在打好开篇立论和攻辩小结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帮助二辩寻找对方论点漏洞进行反驳。即使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和Wendy会产生些许分歧,但在比赛中,我们依旧互相支持,帮助对方找论点论据。
而NHSDLC的比赛相较于之前难度提升很大,难免会有许多失利的时候,和搭档之间互相鼓励就尤为重要。最终的几次比赛我们并没有取得很好的名次,但我觉得这并不代表参加辩论就是没有意义的。比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最重要的是亲身参与的过程。在过程中,我的英语口语得到了提升,更有自信了,也尝试当了二辩。

第一次参加辩论比赛
选 学 校
All about School
开始逐步研究我想申请的大学时,我没有什么经验,就从看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开始入手了解大学。我从QS排名中得知,地理专业较好,且综合实力也不低的,有UC Berkeley和UCLA,而UC Berkeley更贴合我对于美本校园环境的认知。所以在一开始,我把UCB作为我的梦校。
然而,与同学的交流使我意识到,申请UCB的竞争非常激烈,加州大学也没有ED政策,对自己的竞争力的定位使我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选择申请的学校。在大学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美国提供Geography这个专业的综合性大学甚少,我便不得不考虑同时用Geography和Environmental Studies两种专业进行申请。
所幸的是,与张力老师在11年级时的选校沟通,我开始关注文理学院。经过多方研究和调查,我发现以文理兼修著名的文理学院更适合我去学习地理这样的综合专业。因此,我在文理学院中寻找可能性,也因此发现了明德学院。它是第一个提供Environmental Studies的美国高等学院,而且它提供许多我期待参与的Study Abroad的项目;再者,明德学院有自己的滑雪场,让我瞬间对明德有了无限期待,并在ED阶段申请了它。
然而,ED I阶段,明德还是给我发了拒信。我知道,自己必须要重新定位,才能在今年的申请中获得一席之地。我想到,在之前的College Fair中,我对于Colgate University有了第一次接触。通过宣传册和学校网站,我对Colgate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学校。自然而然地,ED过后的我重新开始深入挖掘这所学校与我的关联程度,也参加了Colgate在上海的两次信息会。在信息会结束之际,我与招生官Ms. Deatly聊天,向她表明我想学习地理时,她立刻递给我一张在校学习Environmental Geography的学生名片。我试探性地发了邮件,竟收到了她长达658字的回复。


Colgate University 校园美景
在邮件里,学姐详细地介绍了Geography Department中各种有意思的课程及活动。比如,她向我介绍了她在“Sustainable Livelihoods in Asia”这门课中讨论东西方对于“可持续发展”的不同观点及做法。最吸引我的是,她和我分享了她在俄罗斯Arkhangelsk研究核爆炸的经历,并且讨论了它对于当地环境和居民的影响。同时,她也提起了每年Geography Department会举办的烧烤,让我感受到了Colgate兼容并包的氛围。
不论是在邮件还是Info Session,我都深深感受到了Colgate community的多样与包容。我瞬间决定了ED II 申请 Colgate University。
开 奖
All about Result
1月15日交完申请之后是漫长折磨的等待。Colgate的ED II是滚动发放结果的,所有申请决定不同时发放。在College Confidential上,我看到好多人已经收到Welcome Packet,便焦虑地发了封邮件询问Ms. Deatly。当她告诉我,那一周就会出结果的时候,我反而没有那么焦虑了,更多的是兴奋。
相比于Offer,我更想得到一个Decision。
由于Colgate并没有给明确地出结果的时间,我把电脑放在床旁边,开着两个窗口:一个是portal,一个是邮件。和我同时出结果的是Bel的UChicago,早上6点多她给我打电话,说她进了,而我的portal还没有更新。:(
等到8:45,我的decision更新了。我点开了Status Update。

在线做法 查结果
满屏飘“13”。
对,Colgate不飘彩旗,飘13:)

飘13的offer
最后
一些小建议
1. 定专业一定要慎重。我觉得一定要是感兴趣的subject,但同时如果不想做太多Research,也不要选一个太冷门的专业(比如Geography)。对于没有太大兴趣的专业,Why Major会比较煎熬。
2. 要多和班主任、张力老师还有CC老师沟通。从选学校到改文书,沟通都尤为重要。在交流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灵感,对于写文书有很大帮助,尤其是想DIY的同学们。非常感谢Mr. Brown对于我的文书一遍遍地修改,不断地精炼我的用词,删掉不必要的内容。
3. Personal Statement不一定要和专业 / 活动有很强的关系,要写自己想写的topic,不然会很煎熬的。
4. 选学校不一定要选专业排名高的。专业排名并不是很重要,而一个学校是不是fit更重要。我一开始就过分关注专业排名,而很难选校,也不会对于学校有很强烈的喜爱。
5. 写why文书的时候一定要对申请的学校或major有很深的了解,会更容易构思成文。我当时写其他大学的why major,由于没有地理专业,只能申请Sociology,却又没有那么了解它,就不太会写。
6. 一定要有一群好朋友,愿意帮你看文书改文书,还有陪着你熬夜写文书等结果!感谢帮我改了好多文书的Jack,以及连麦陪我熬夜写文书催我deadline的朋友们!

文|Jason
图|Jason & Annabel(部分源于网络)
排|Ray
审|J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