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学生会为大家准备的文艺推送第二期来啦!通过本次的好书推荐与电影推荐,你将会了解到当危难来临时人们面对命运时的无奈、艰苦卓绝的勇气;也能体会到老师用自己内心深处的爱和音乐,改变了一群男孩的世界和未来……
━━━━━━━━━━━━━━━━━━━━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
━━━━━━━━━━━━━━━━━━━━
【白俄】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简介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或许,两者原本就是一样的吧。”
——切尔诺贝利“清理人”遗孀
历经数百万年的发展,人类俨然已经成为这个星球上最具有影响力的物种。然而面对灾难,人类,尤其是个体的力量,却依旧显得如此渺小。阿列克谢耶维奇作为一位以非虚构类作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以细腻而真实的笔触,栩栩如生地复述了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亲历者处所得到的第一手资料,时隔三十余年,让这一场历史上最大的核灾难重新跃然纸上。悲伤、绝望、愤怒、不甘,种种情绪在字里行间触手可及,来自不同背景、拥有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经历的人们对着一场灾难的记忆,无不警醒着当今的人们:悲剧离我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
“她是切尔诺贝利来的兔子,晚上会发光。”
——明斯克小学生议论切尔诺贝利附近地区同学
灾难带给人的伤害,不仅限于可见的外在伤害,更长远、更可怕的往往是内在的、心理上的。偏见、歧视、阴影、自卑,相比瞬间、可见的外在伤害,这些因素所给灾难的当事人带来的影响,往往是预不可见、不可估量、甚至不可测和预防的。同时,这些内在影响常常更容易让人讳莫如深,从而让它们的负面效果变得更加难以采取措施加以弥补。类似污名化整个群体的事件在今天的世界也屡屡发生,从去年的香港事件到近期的新冠病毒疫情,无数人因其受到不同程度的困扰。
掩卷,你觉得你该说什么呢?
━━━━━━━━━━━━━━━━━━━━
《放牛班的春天》
━━━━━━━━━━━━━━━━━━━
【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
简介
1949年的法国乡村,音乐家克莱门特到了一间外号叫“塘低”的男子寄宿学校当助理教师。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学校的校长只顾自己的前途,残暴高压。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他重新创作音乐作品,组织合唱团,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然而,事情并不顺利,克莱门特发现学生皮埃尔•莫安琦拥有非同一般的音乐天赋,但是单亲家庭长大的他,性格异常敏感孤僻,怎样释放皮埃尔的音乐才能,让克莱门特头痛不已;同时,他与皮埃尔母亲的感情也渐渐微妙起来。
《Les Choristes》,“放牛班的春天”,名字译得很巧妙,单是读着都善意漾出的笑。朴素流畅的影片,连颜色都很节省,尽是饱和度很接近的灰,让眼睛保存着气力帮助嘴角表露快乐或悲伤。教育孩子,方法很重要,马修老师的包容和爱,让一群行为叛逆的小孩从良了,马修老师也在教孩子音乐的过程中,得到创作的灵感,虽为代课老师,却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就是这份热情改变了孩子们生命,孩子们是很单纯的,老师觉得他们是好孩子,他们的行为就是好孩子,同时,让我觉得自我认同感有多么的重要。
最后,给大家一句话共勉
Never give up, always have hope in front waiting for.
永不放弃,总有希望在前面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