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本上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我对周恩来总理的最初印象。在每个同学都回答着为家人读书,为老师读书或者为自己读书时,只有他一人慷慨激昂地说为祖国而读书。也从那时起,我开始慢慢了解到了他人生的故事,周总理也成为了我心中的伟人。
在我读周恩来传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它会是由一名英国人着笔而就的。在我慢慢读书的过程中,我心中的疑惑也就慢慢释然了。对比当时其他的中国留学生,周恩来的不凡可以说是在他幼时就可见一斑。像书中说的那样,周恩来的童年并不具有典型的上层社会的中国孩子所过的平静的田园诗般的生活,甚至可以说他的童年是不幸的,但经历过多次收养的他却并未承认这种不幸。受养母陈氏和奶妈的影响,他从小就懂得了扶贫济困的道理,也逐渐拥有了复兴中华的伟大抱负。对比自己和同龄人,试问,如果我们回到那个政治动乱的时代,被父母家人娇宠的我们是否有勇气像他一样将振兴中华视为己任?
显而易见的是,他的满腔热血并没有被当时黑暗的社会时局所浇灭。体会当时情况,中国受到列强瓜分,被西方人称作是东亚病夫,中国人走到哪里都会被人指指点点。留洋在外的他,无论是在日本还是法国都遭到别国人异样的眼光。然而在别人都把鄙夷目光投向他的时候,置身事外的他在日本学习了先进的知识,在法国考查了西欧的资产阶级与工业革命。由此,也让他对于资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革命有了深切的体会和认识,回国后的他更是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中去。
二、反思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