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专栏:当幻想照进现实 ——上海枫叶学生原创作品系列汇编(一)

作家刘慈欣提到自己的作品《流浪地球》时曾说“这是一个向太空深处孤独流浪的作品”,同时它体现了“一种深层的、文化的、哲学的回乡意识”。在这部作品中大刘写到了人类在地下城的生活,伴随2020年一起到来的这场由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我们也在各自的家中经历了一段漫长的“闭关”生活。幻想与现实的交融,文学经典与现实人生的交汇,发生在此时让人印象至深。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在历史的长河里,这一天诞生也失去了许多大文豪,诸如莎士比亚、汤显祖、塞万提斯、纳博科夫等。在这个属于阅读的春日,我为大家奉上《理想照进现实》这个学生原创作品专栏的第一篇文章——高一年级沈小多的同学的原创诗歌《共生》。在本系列的作品中,大家还将看到学生在小说《流浪地球》的背景设定下所创作的科幻小说,也会看到学生在当下疫情背景所写的虚构文学作品。 
毁灭的春天,生机盎然,野兽从洞穴中探出了头来,四处寻觅。冰冷的夏天,海天云蒸,氟利昂从空调中诞生,直奔日月。创生的秋天,金秋落叶,收割机在麦田里收割稻谷,哺育华夏。温暖的冬天,雪虐风餮,多少生命在跳着舞的火堆旁降临,
“你在平原上走着走着,突然迎面遇到一堵墙,这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这墙是什么?”小说《流浪地球》中有这样一个谜语,谜底是“死亡”。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场向死而生的壮美流浪。如同高一年级的沈小多同学在诗歌《共生》中所写:“人类本是弱小的动物,一直在做着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若不用心感受,共情,共生,何以寻回人类神秘的美感?”在接下来的学生作品中,我们会看到更多人类在思考与行动中所散发的神秘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