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4 Project (G4P)是IB课程中第四组(Group 4)——科学组(Sciences)的一个跨学科合作式项目活动。所有选修IB物理、化学、生物三门中一门或多门的学生都要求参加。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们将不同科学学科中学习到的知识和理念结合起来以项目的形式加以应用,并去分析解决问题,体会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其他知识领域的影响。
平和G4P活动的历史和平和高中一样悠久,历年的主题都有所不同。今年我们延续了去年科学密室的主题,从队伍造型、密室主题、关卡设计、脚本设计到密室布置全全由学生以小组形式独立完成,而教师作为指导员完全退居二线,主要负责为密室设计中的安全事项把关,并作为观察者默默记录每个学生在密室筹备中的表现,为各位成员打分。
G4P活动项目启动仪式伴着电影《回到未来》的主题曲和老师精心制作的预告片徐徐展开。
介绍规则之后,秉承大脑洞激发小脑洞的思路,由有着科学密室设计经验的物理、化学及生物老师向同学们分享了她们自己的关卡设计思路,现场惊叹与哀嚎声此起彼伏。
随后的全年级随机分组仪式中,由自告奋勇的队长们从三个代表不同学科的容器中抽出自己的全能小队,各式逗趣组合、高冷学霸组合、暖萌创意组合层出不穷,各队风格迥异。每个小队要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设计和搭建自己的密室,同时在活动当日尽可能多的攻破其他密室。好戏即将上演。
活动当日攻方若在规定时间之内通关,则可以在闯关表上得到每个密室的专属印章。若未能通关,则由守方成员为他们填写过程分数。本次活动采用多维立体打分法,最后的总分分别由每队设计分、通关分、成员自评和老师评分等环节组成。
活动当天早上7点50分的誓师大会,在宣布注意事项后,由所有指导老师授予本队唯一的专属印章:我(zhen)把印(jiang)章(shan)交给你们了!
每个密室始终轮流保持两位守方成员,他们负责监督和恢复现场,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攻方小分队一点提示。每个密室原计划需要设计6-8个关卡,结果大多数密室设计者们最终都欲罢不能的设计出十几个关卡,并以精彩的故事脚本联结和润色,有的加上了现场戏剧表演,有的甚至在活动开始的前一天就群发邮件“寻找O先生”,早早的就将故事气氛散布起来了。
下面是来自部分同学的活动感想:
第二组:吴亦扬 指导老师:袁丽华
Group 4 Project科学密室解谜活动是一个让所有的参与者都能乐在其中的活动。没错,每一位,从设计者到闯关者的每一位。如果你积攒了太多的妙点子而没有很强地方可以宣泄的话,这绝对是一个非常适合你的活动;而如果你的挑战欲很强,对于平日里枯燥无味的IB试题感到无聊的话,毫无疑问,这也是一个适合你的活动。而如果要我代表我们组谈一谈自己最直观的感受的话,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关卡设计的过程。
关卡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这个部分相当考验参与设计的同学们的创意,规划力和执行力。关卡要能够制作得富有逻辑,让人感到有趣,而同时又切实可行,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我们“Explosion”小队设计的“审讯室”关卡——这个关卡是由一个主线的剧情串联起来的:在找到了犯罪嫌疑人之后,参与者将来到审讯室审讯不肯承认罪行的犯人,通过找到犯人证词中的漏洞驳倒犯人,并最后将犯人逮捕归案。在设计这个关卡的时候,剧本成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为了设计一个连贯而有逻辑性的剧本,我们组员在一起brainstorm了很多想法——而这些想法如何能够串联起来成为一个剧本,则成为了困难所在。在我们组齐心协力,最终完成剧本的时候,我们心中的满足感是真的无可比拟的。
第三组:陈皓键 指导老师:武庆玲
这一次Group 4 Project我们的主题是海盗船,参与者将扮演成海盗自己引领一场寻宝之旅。这个密室的亮点在于参与者们能够自己决定想要袭击的敌船然后自己选择寻宝的路线,从而给了我们这个迷路较高的自由度,不确定性和复杂度,让一个参与者有一种自我主导剧情发展的感觉。我们的关卡设计也是紧紧的贴合我们海盗船的风格,包括利用生物方法培育精灵击败海怪,使用物理计算用炮弹打中敌船的最佳角度和解决海盗船中的缺电问题,等等。同时,我们还制作了“恐怖箱”——装有各类海鲜的不透明黑色箱子,以及船员的录音和加勒比海盗的背景音乐,让参与者们能够更加融入我们海盗的主题当中。
在运营密室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我们的密室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因为我们密室剧情紧密,环环相扣,然而某些题目的专业性较为明显,导致一些兴致勃勃的海盗们无事可干。但是,让我们感到庆幸的是,我们没有采取大量的实验挑战,给予我们在密室的复原上极大的便利。
同时,我们的小组的成员也身着酷炫的海盗服,向着其他组密室的挑战进发。我们这帮海盗们在谋杀现场,人类研究所,恐怖医院之间穿梭,英勇无畏,各显神通。海盗们的友谊和协作在真正的冒险中得以体现。我们各有各的分工,充分发挥各自擅长领域的知识,突破难关。但是,我们也遇到了不少难题,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挑战。很多在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都失去了作用,反而是生活中的常识,帮助我们突破了思维的局限。
第四组:赵玉月 陈喆明 指导老师:还妍
我们是根正苗红的第四组。活动当天,我们组内的所有成员都佩戴着一条在胸前飘荡的红领巾,昂首挺胸,却被众人取乐说像小学生。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满怀着对自己密室的自信十分充实地度过了这次的Group 4 Project。可是就在这天的半个月之前,我们所有人都还处于十分崩溃的状态。这是因为我们组相对其他组来说少了1-2位同学。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一共只有2人选修化学,1人选修了物理,剩下的都是选修生物的同学。如此明显的人才缺失和比例不协调也难怪我们会觉得任务艰巨,毕竟人员稀少就意味着脑子不够用啊!可当我们真正开始设计和准备密室后,才发现其实事情并非如此。笨鸟先飞可能说的就是我们组,由于意识到自己的弱点所在,所以我们就尽早地开始了所有的准备。还记得第一次会议时,大家都纷纷地提出了建议,头脑风暴的效果也十分可观。在将一些可实施的想法都记录了下来后,我们又进行了关卡精细化和具体化的落实。大家聚在一起干活儿的回忆也慢慢地积攒了起来,直到活动前的那一晚,大家都在加班加点讨论,改进,并且准备直至所有东西都就绪,只差勇者们来闯关了。
在整场Group 4 Project中,不论是驻守在实验室内以确保整个密室正常且安全地运行的同学,还是去各个小组闯关的同学,我们都很明显地感受到了每个组内的合作力和凝聚力。在寻找线索、解答题目时,没有人会闲下来无所事事,所有人都在努力地做一些什么。我们还发现,同学们在闯关的时候,不论这道关卡是否涉及到不是自己所选修的领域,他们都会竭尽全力地利用自己的知识库来为组员提供一些解题的思绪。这样的互帮互助早在几个月前是不存在的,因为我们甚至还不一定认识组里的每一位同学。所以,即使抛开这个活动所带给我们的科学知识及运用,就算单单从结交新朋友的层面来看待本次活动,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第六组:卢瀚勋 指导老师:方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没有想像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 的确,在以令人费解的谜语、趣味的题目和有创意的搭建等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的Group 4 escape room project之下,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种充满魅力的一种力量。
我们的9人组设计了一个侦探办案的场景:一个母亲被蓄意谋杀,死者的信息,死因都保存在了死者身旁由一个四位数密码锁所锁住的行李箱中。“小侦探们”要通过他们对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的重要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并且通过足够的想象力,才能通过道道难关,最后解开谜题。
通过一整个上午的密室“运营”,一直在接待“小侦探们”的我看到了智慧的火花的碰撞,看到了想象力的光芒照亮着漆黑的房间。团队合作精神更是必不可少的:我看到了不少组员,哪怕是只学物理,也参与到了生物,化学的问题之中。大家一起思考,一起绞尽脑汁并取得胜利的快乐,是令人难以忘怀的。
然而在别的组的密室中,我们甚至看到了更令人难以忘怀的创意。有文字游戏猜谜的,有逃离外星人的追捕的,甚至还有还原人类仅存的知识等相当特别的想法。不仅仅是密室的设计,许多谜题的设计也打开了我们长久闭塞的想象的大门。
最后,我想强烈地表达我对学校关于办理此次活动的感谢,因为这些想法的碰撞与分享,打开了我们智慧的枷锁,使我们的想象力突飞猛进,冲向广阔的,自由的科学世界,并且我相信,一定能开出一朵美丽的智慧之花。
第八组:王炫迪 指导老师:何妍
我们这次的关卡主题是“寻找O先生”,活动的参与者都是“侦探”,他们需要探寻O先生失踪背后的秘密。我们的密室有着这样几个难点:首先我们的题目不会直接提供给玩家,而是需要玩家根据上一道题的线索来寻找。其次,为了让玩家有更好的游戏体验,我们将密室进行了精心布置,里面放了很多用来迎合剧情的装饰品,这些装饰品恰恰成为了都是阻碍玩家闯关的障眼法。
在运营密室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所有的玩家都在很认真地对待这次活动,在苦苦解题并成功发现线索时,玩家的脸上都有着难掩的激动和成就感。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是不同的,所以团队合作就会显得尤其重要。
在破解其他人的密室时,就能感受到大家对科学的热爱以及钻研精神。这些题目将物化生三门学科都结合在了一起,非常有难度,但又能让参与者体会到解题的乐趣。
活动策划与指导:安佳罗娜 袁丽华 武庆玲 芦海芳 还妍 刘燕霞 梅苑 徐靓雯 方馨 何妍 李宁娟 韩超群 方圆 吴骏
活动协调:俞悦佳 徐婧 奚立毅
特别全程参与与指导:沈逸凡(杰出校友+实习老师)
撰文:安佳罗娜 徐靓雯
摄影:林清扬(PTV) 安佳罗娜 Venus Raneses
预告片与海报设计:安佳罗娜
地址:上海浦东黄杨路261号
邮编:201206
电话:021-50310791
网址:www.shphscho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