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寻国际教育旗下指定官方网站
课程咨询热线 400-825-6055

疫情特辑 | ToK学子:如何批判辩证地看待疫情谣言

2020-03-10
疫情特辑 | ToK学子:如何批判辩证地看待疫情谣言图片_1

学生篇

人文社科


导语


人文社会学科最重视什么?当然是批判性思维 (Critical Thinking) 啦。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七德学子们运用心理学、ToK知识理论、新闻语言学来谈一谈自己对谣言的不同看法。



谣言心理学

疫情特辑 | ToK学子:如何批判辩证地看待疫情谣言图片_3


12F 陈海诺


2020 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牵动着全国人们的心。而正是在这时,微信和微博上的谣言层出不穷,甚至还有“放屁会传播病毒吗”和“吸烟者感染新冠病毒率远低于非烟民”这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发言冲上热搜榜。下列内容基于一些基本的 (Psychology) 心理学小知识,简要讨论谣言的起因、传播、应对谣言的方式。


谣言的开始是人们恐慌情绪的蔓延。当大家看见疫情期间确诊数量节节攀升,普通人一不小心就染上肺炎等新闻,会对新冠肺炎越来越敏感甚至产生心理恐惧。所以在这时人们偏向于将事情合理化 (Rationalize)以起到自我安慰、释放压力的效果。因此,可以为难以理解的事情提供更广泛的解释的谣言就成为了自欺 欺人的好帮手。

 疫情特辑 | ToK学子:如何批判辩证地看待疫情谣言图片_7


心理学家 Gordon Allport 曾经提出一个谣言公式:谣言的杀伤力=信息的重要度×信息的不透明程度/公众批判能力。近期,只要是和新冠肺炎挂钩的信息在民众心中的重要度大于一切,而相关谣言只要过模棱两可的表达,就将欠缺专业医学知识的群众骗得团团转。


其次,作为社会性动物,人们具有从众 (Conformity) 的倾向,当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对某条谣言深信不疑,个人通常很难站出来表达不同的观点。而且,在新冠肺炎这种突发的公共卫生大事件中,官方媒体信息的及时性和公信力流失后,大家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找寻小道消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就是人们出于保护机制,相信并且渴求谣言给自己带来庇护。


谣言通过传达偏见来满足受众选择性注意的需求,再在各大社交媒体上不断地被传播刷出曝光率,在传播的过程中又被添油加醋。最后谣言就变得越来越丰富逼真,相信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疫情特辑 | ToK学子:如何批判辩证地看待疫情谣言图片_15


相信经过 IB 各科 (Critical Thinking) 试炼的同学们对事情有基本的思辨和判断能力,且通过亲戚群各类谣言的轮番轰炸,我们已经对谣言文章的基本特征有些了解,并且会对于信息来源进行小心查证,基本上不会被谣言所欺骗。但是对于外公外婆、七大姑八大姨等经常相信和传播谣言的人群,我们最先应该表现出的是理解,毕竟他们经历的社会文化和教育方式与我们不同。我们应该告诉他们对网络流传的内容不要快速地、完全地相信,学一些判断新闻可靠度的基本技能,并且善用“微信辟谣”等工具。我们不妨暂时收起对他们转发各种公众号谣言的嫌弃,尽我们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信息。




新闻的真实性

11E 王鑫瑜


前一段时间,“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医生的死亡牵动人心。当我在微博上看到李文亮医生戴着口罩的照片时,不禁想起了《切尔诺贝利之春》里核事故“清理人”的形象。切尔诺贝利事件与现如今的新冠肺炎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医生与清理人也扮演着相似的角色。


疫情特辑 | ToK学子:如何批判辩证地看待疫情谣言图片_31


而在这些背后,新闻媒体才是真正掌控大众情绪的角色。我清晰地记着《切尔诺贝利之春》中,曾记录过法国对于核事故爆发的一则新闻报道,法国政府选择了隐瞒实情安抚民众动乱的心,更是为了避免法国农业产业短期受到牵连,维护自身利益。


新闻本是用来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本是群众了解真相的渠道,但在一些情况下新闻的真实性却引人怀疑。无论是《切尔诺贝利之春》中的媒体播报不实信息,还是新冠疫情下的谣言,都揭露着:即使是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之下,人们都该秉持积极向上、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信息,不该凡事都抱着“吃瓜”的态度,莫要“为笑笑而笑笑”。




歧视与舆论

11F 汪玥


新冠肺炎疫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引发国际的广泛关注。在各国表示对中国的援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排华情绪,民族歧视。


其中大多数是针对中国和华侨的侮辱和歧视性言行,让人无奈又心寒。例如,一些媒体将这次事件成为“黄祸”、“中国病毒”,一些商店门口挂着“中国人禁止入内”的牌子。这些伤口撒盐的行为引起了海外华侨的愤怒和反抗,他们团结一致,拿起法律的武器进行反击,对于一些严重的歧视行为,与法院管理层进行交涉。面对“歧视病毒”,沉默不会使它消失,反而会让人变本加厉,加速歧视的蔓延。


疫情特辑 | ToK学子:如何批判辩证地看待疫情谣言图片_63


我们未来也将去往不同的国家留学,当种族歧视再度发生的时候,我们不能只默默承受,要用合理合法的行为反抗这些言论或过激行为,拥有民族自豪感,让当地人意识到排华的陈旧思维的错误,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对于媒体,更应该宣传人类共同团结题抗灾情,而不是借此机会对中国落尽下石,或者因为政治立场的缘故发表不实言论。


对于信息的接受者,当我们阅读一些网络媒体的报道时,应该考虑到该媒体的立场,内心有自己的判断,不要被网络舆论带偏。事实的真相永远属于当事人,而不属于听众。当我们不了解事件的全貌时,自以为是的发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总结


提问(Inquirers)、勤思(Thinkers)、反思(Reflective)、开放(Open-minded)......这些IB学习者素养在七德学子的身上潜移默化地闪现,同学们的观点百花齐放、各有千秋,但有一点相同,那就是:不信谣,不传谣,辩证思考,理性发言

热门标签:
定制化留学指南

在线抢试听名额

您的身份是:
*
*
相关文章推荐
唯寻名师推荐
换一换

Peter Liu

牛津大学工程科学专业学士&硕士

牛津大学工程科学系荣誉硕士

· 以4A*的优异成绩申请进入牛津大学

· 前快消巨头全球管理培训生,曾任职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前新媒体运营公司合伙人,前知名教育机构IGCSE/A-Level项目负责人

· 资深考试运动运动员,陪练员,教练员

· 擅长理工且兼修人文的知识爱好者及分享者

立即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