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
结
严
谨

求
实
进
取


输
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舞蹈视频,请你们仔细观察,它属于哪种舞蹈?这段舞蹈最能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踢踏舞”

特点

大
河
之
舞

《与太阳共舞》
——选自《大河之舞》第一幕第一场
Ⅰ、Ⅱ部分视频观看提醒
Ⅰ
开头——00:04:55
Ⅱ
00:05:26——00:07:20
第一部分(Ⅰ)
速度太快了,来不及打拍; 速度很快,但还是可以有规律、有律动地打拍。
主题a
主题a:

乐谱中,出现了大量连续的,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因此,当你想要捕捉每一个音符并正确打拍时,就会“来不及”了。
我们再听听节奏重音在第几拍呢?
主题a的重音在每个乐句的第一拍,与舞蹈步伐的节奏重音相一致。
相信主题a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请欣赏第一部分主题a的舞蹈视频并思考:主题a在舞蹈中一共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时,舞者的舞步节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主题a共出现了4次,同样,舞步节奏也发生了4次变化,而且越来越密集。
第一遍主题a
请大家边听边看,你能听出舞步运用了哪种节奏吗?
00:03:13-00:03:23

大家可以尝试用双手拍击,待熟练之后再逐渐加快速度。接下来,请大家跟随舞者们的舞步,一起拍击这段节奏。
第二遍主题a
我们再仔细听听,第二遍主题a中出现了哪种舞步节奏?
似乎第二次变化的舞步节奏要简洁一些,你们应该都听出来了吧。

第二遍舞步节奏的变化有规律吗?我们再看一遍。
00:03:24-00:03:33
第三遍主题a
老规矩,第三遍主题a的舞步节奏是怎样的呢?

视频中,舞者们运用了“踏”“点”步,让我们跟着前面的视频(00:03:34-00:03:43)模仿一遍。
第四遍主题a
第四遍的舞步节奏又会有怎样的变化?请你们边听边看视频(00:03:45-00:03:54)
让我们来看看节奏谱:

四遍主题a听完了,还记得前面我们说“舞步节奏”有怎样的变化吗?
无论是从四段节奏,还是从舞者步伐都能够看出,舞步节奏从较宽疏逐渐变得越来越密集了,使得舞蹈情绪也越来越热烈。
在第一部分的音乐中,除了有主题a,还有主题b,通过观察乐谱,大家发现了主题b和主题a有哪些相似之处?

主题a:

主题b
主题b也用了大量的十六分音符,下面,我们完整看一段前面的视频,并说说主题a、b是如何进行的?
在第一部分中,主题a和主题b是不断“交替重复”进行的。
曲 / 式 / 图

第二部分(Ⅱ)
接着,我们欣赏第二部分音乐,听一听,看一看,这一部分又有多少个音乐主题呢?音乐情绪相比第一部分,有怎样的变化?
主题c
我们边看谱例边听主题c,并说说主题c和主题a、b有什么不同呢?
主题c:(第二部分音频时间:开头-0:29)

主题a:

主题b:

是不是发现主题c中运用了很多的八分音符,更有一种铿锵有力的感觉。
主题d
主题d:(0:30-0:45)

音符看上去感觉似曾相似吧,在主题d中,音符又变回了密集快速的十六分音符。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主题a、b、d,除了密集的音符之外,你们在主题d中还有哪些新发现?
主题a:

主题b:

主题d:

细心的你们一定发现了,主题d的旋律几乎都在高音区,所以,在“密集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和“高音区旋律”的共同作用下,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热情洋溢的主题d。
大家可以在家中,尝试利用身边的“打击乐器”,或是身体打击,为主题d设计一段富有动感的律动吧。
让我们再次回到开头第二部分的视频,完整欣赏,请你听辨,主题c和主题d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如何进行的?
曲 / 式 / 图

四段主题有没有共同特点?
主题a:

主题b:

主题c:

主题d:

它们都运用了大量“密集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这也是爱尔兰舞蹈音乐的特点,在舞蹈音乐中,通常会运用欢快的速度、密集的节奏来表现热情的情绪。
在今天的作品中,我们分层次感受了《与太阳共舞》中两个部分的4段主题音乐,在爱尔兰舞蹈音乐中,通常都会有两部分,每个部分之间的音乐主题就是我们所听到的以“交替重复”的形式出现。
相信大家都已经感受到这部作品的热情了,从节奏越来越密集到速度逐渐加快,这样的舞蹈音乐处理有何用意吗?
《大河之舞》是一部结合了多种舞蹈和音乐的经典音乐歌舞剧,是一部极具现代感的表演艺术,因此,艺术家们通过“节奏”和“速度”上的巧妙变化,带给观众一种极为热情、震撼的感受。
其实,这部作品最初是一段7分钟的爱尔兰踢踏舞表演,在演出后,获得了观众们极大的肯定,后来,艺术家们决定在它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吸收了不同的经典舞蹈:西班牙佛朗明戈舞,美式踢踏舞等等,最终有了这部经典之作《大河之舞》。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