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
结
严
谨

求
实
进
取

你不知道的《清明上河图》
如今,国人对《清明上河图》已成是耳熟能详,这是一幅北宋社会的“百科全图”,描绘的是12世纪初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市)繁盛的城市风貌:远郊、舟桥、城楼、市集及各色人物徐徐展开,一千多个人物动作各不相同,而且有身份、情绪等差异,建筑物、道具、局部细节多且清晰,令人叹为观止。
张择端版本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版本颇多,有人统计,现存的有30多本,中国大陆藏10余本,台湾藏9本,美国藏5本,法国藏4本,英国和日本各藏一本。其间最主要的则是其中三个版本:宋本、明本、清院本。具体说是这样——
一、宋本,亦即宋代张择端的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被称“石渠宝笈三编本”。
二、明本,亦即明代画家仇英的仿本。
三、清院本,亦即乾隆组织宫廷画家所作版本。
这三个版本的区别有很多,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有一个办法最能简单区分,那就是看全画的高潮部分——虹桥的画法。 张择端原画中,汴河上的虹桥是悬臂梁桥,是一根根木梁按照一定角度交叉卯榫,一节节伸出,形成大跨度的曲线结构,上面再铺上横梁和桥面。 简单说,原作的虹桥是木质结构。《东京梦华录》记载虹桥道:“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雘,宛如飞虹。”


(张择端原本,虹桥是木制结构)
而这一技术,在宋代以后基本失传了。所以,此后的明本、清院本的《清明上河图》中,虹桥已非木制,而变成石头桥。这当是因为摹本作者没见过木结构虹桥,不敢画,只能改画熟悉的石桥。 关于这一点,我们贴图比较,便一目了然了。

(明代仇英本,虹桥是石拱桥)
上图是明代仇英版《清明上河图》的局部,虹桥已成石头桥,而且整座桥显得很“小气”,全无原作中的汇宏大气。

(清院本,虹桥也是石拱桥)
上图是乾隆时期的清院本,虹桥也已是石拱桥,不再是特殊的木榫结构。 所以,由虹桥材质构造这一个细节,便可辨别《清明上河图》原本与摹本。
除了虹桥的构造不同,三版的构图和情节基本一致,但张择端画的是开封,仇英和清院本画的是苏州。地理和时间上的巨大差异,决定了三版《清明上河图》诸多细节上的不同。
但最有趣的,当属仇英的版本,他不仅画出了明代苏州城的繁荣景象,也将市井百态进行了生动刻画。

《清明上河图》 仇英 30.5 x 987 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原为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所藏,偶然的机会,仇英在项元汴家中得见真迹,于是,便有了这个明代版本。
仇英大致遵循了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景物布局,但他描绘的是明代中期的苏州景象以及江南民众的生活,整幅画共有两千多人——市民、商人、农夫、艺人各种身份,并且每个人物的动作、服饰都不雷同,实属不易。当把这近 10 米的画卷放大,细看其中的每个人、商铺及场景,一种“仇英式”的幽默感跃然纸上:
在仇英的《清明上河图》中,最有意思的应该属于下面这个部分——休息中的劳工、生意不太好的店主、发呆的桥上人...形形色色的描绘,生动至极。


船夫与搬运工——姿态妖娆偷懒中的体力劳动者

租车店——何以解忧,唯有发呆

桥上的人——与其他行色匆匆的人相比,桥上的这个人尤其引人注目,我不禁要问:他是谁?他在想什么,他在看什么?他从哪里来,他要到哪里去?
专车、盖房、打架...仇英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正在进行的画面中,这些人物并非静止,他们只是被短暂定格在了这一瞬间,下一个动作,似乎每个人可以预见的到。


车——独轮车与四轮车的不同待遇


食——岸边与船上的饮食

打架——扯头发,是一种古老的搏斗方式

盖房——请注意那个巨大的锯
明代的闲余生活并不单调,权贵阶层们跑马、品茗、听戏...市井阶层则是赏杂耍、看台戏、玩蹴鞠...极其丰富。


台戏——台下围坐的观众与树上的观众


摔跤与西域杂耍——一项表演,有钱的出钱,没钱的想办法出钱...

蹴鞠——我们玩了几百年的运动

亭台品茶——那个年代,这可是上流社会的活动

套圈——如今的集市,这项活动仍很流行,无形中,我们与仇英建立起了某种联系...
在明代苏州城的河两岸,集合了几十家的各类商铺,这里既有常见的学堂及面店,也有花店、书坊和折扣店,甚至还有专门的儿童诊所,社会分工在明代已经比较精细。

书坊——这柜台的大台面真棒...

参苓补膏——流传了五个多世纪的保健

花店与南货——明代人的浪漫不比我们少

药室——专门的儿科诊所

倾销——你别以为只有现在的商家会喊“全场两元”...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时期京城汴梁的景色,而仇英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明朝苏州城的优美风景,以及江南民众的生活,整幅画卷共有两千多人,男女老少,市民、商人、农夫、艺人各种身份,每个人物的动作、服饰都不雷同。此外,仇英在临摹原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创作,增加了某些场景,同时也对某些细小的场景作出相应的变动,突出了亮点,做出了特色, 即便只是街角一景,也充满生活情趣。有人坐着“人力敞篷车”惬意舒适,也有人互扯辫子怒气冲冲……更加具有生活气息和活力。
同学们,如何用画面来表达一个高度繁华的城市?又该从哪里开始画起?
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让你来画上海,那么你会从哪里开始画起呢?是画一条繁华的南京路,还是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或是更直接的外滩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表达也有很多种,我们可以用图画、文字、甚至是思维导图来进行一个属于自己的创作吧,请同学们试着创作一幅你眼中、心中繁华的上海吧!
附:仇英版本的《清明上河图》: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